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军

中军

① 春秋晋国僖侯时“司徒”之改称。以僖侯名司徒,故以避讳改称。②官名。中军将军的简称。此外,尚有“中军元帅”、“中军都督”、“中军都将”,亦有省称为此者。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京营三大营之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各设中军官十一人,位千总上,俱由本营内推选。清朝为绿营军中各标、协、营之首领官,负责协助领兵长官统理所辖各营军务。总督所辖者称督标中军,负责掌管关防,综理军务;河运总督所辖者称河标中军,负责督理河员,稽核工汛, 漕运总督所辖者称漕标中军, 负责催护漕船、 督率官弁。均由副将充任。抚标、提标中军由参将充任,镇标中军由游击充任。其他由副将、参将、游击统帅的协、营中军官以都司、守备充任。③军事编制。周朝军队分为左、右、中三军。中军乃发号施令之所,由主帅自领。《左传·桓公五年》: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 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西晋时诸王国皆置军,分上、中、下三军。中军二千人,上、下军各一千五百人。南朝宋、齐,及北魏、北齐沿之。明朝京营三大营中五军营、神机营内设中军,与左、右掖,左、右哨,谓之五军。另正德 (1506—1521) 时,武宗以阅兵为戏,自领群阉善射者为一营,亦称中军。


1、指主帅、主将。古代军队多分左中右三军,中军主将(主帅)自帅,发号施令于此。因此,后人也称主将为中军。唐李贺《贵主征行乐》:“中军留醉河阳城,娇嘶紫燕踏花行。”

2、指各标的统领官。清代禄营兵分督标、抚标、提标,各标的统领官称中军。

猜你喜欢

  • 民部吏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次官,佐民部中大夫掌民户数额,下统民部吏中士。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

  • 官名。掌管田事。《尔雅释言》:“畯,农夫也。”疏:“农夫,田官也。”

  • 拉堆洛万户

    官名。元朝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隶乌思藏宣慰司,治所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境内。

  • 上京城隍使

    武官名。辽置,见“上京城隍使司”。

  • 门下吏

    泛指门下官吏,汉朝中央及地方长官均有门下吏,后世沿置。东晋和南朝州的军府也置功曹、主簿、录事、防阁等门下吏。汉代至南北朝谓郡县亲近之吏。门下又称閤下,为府长官治事之所。汉代官府正门一般不轻易开启,府内

  • 守阙守当官

    吏名。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置。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中书省、门下省各置。位在守当官下。吏员名。宋代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在三省吏房中充抄写之任。其地位低于守当官。绍圣三年(公元1

  • 龙武将军

    官名,唐置。唐有左右龙武军,设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弩摄左右厢飞骑仪仗。见《新唐书·百官四上·左右龙武军》。

  • 库啬夫

    官名。战国置。秦国所置掌兵车府,三晋所置为武库工官,掌兵器督造。汉朝沿置,见《居延汉简》。县分职吏名。秦始置,掌管县兵戎器械之库。《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说:“禀卒兵,不完缮,丞、库啬

  • 属国军

    辽属国所设军队。《辽史·兵卫志下》:“辽属国可纪者五十有九,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或下诏专征;不从者讨之。助军多寡,各从其便,无常额。”

  • 守宫丞

    官名。东汉魏晋南北朝为守宫令副贰,北齐、隋、唐为守宫署次官。唐朝正九品下。官名,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皆置,为守宫令之副,佐令掌御用笔墨纸砚、封泥及尚书财用诸物。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