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林十池监

上林十池监

官名,掌上林十池。《后汉书·百官志》说:“省上林十池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上林十池监”师古注说:“《三辅黄图》云上林中池上籞五所,而此云十池监,未详其数。”《三辅黄图》卷四《池沼》说:“十池,上林苑有初池、糜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大台池、郎池……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景常焕然。”


西汉少府所属上林苑中诸池监的概称。上林苑本是秦代的御苑,秦亡后废。汉武帝时加以改造扩充成为一个周围至二百多里的一个宫苑,建造离宫、观馆等数十所,苑内有山川、池沼、森林,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据《三辅黄图》记载,上林苑中有初池、麇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西陂池、当路池、犬台池、郎池等十池。据《汉旧仪》所载,尚有昆明池、镐池等。每池置一池监管理。监的地位略低于令、长。东汉废。

猜你喜欢

  • 谕旨

    文书名。上行文。清朝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下达的指示和命令的统称。谕和旨的具体区别是: 皇帝特降的命令或因臣僚奏请而下达宣示中外的命令,称“谕”,亦称”“上谕”; 对臣僚奏请批示的意见,或令人传达的某项指示

  • 光英将军

    见“十光将军”。

  • 经筵官

    职名。宋朝经筵曾设翰林侍读、侍讲学士,崇政殿说书,侍读,侍讲等讲读官,统称经筵官。掌进读史书,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元朝有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等。明朝由勋臣、内阁大学士、翰林院与春坊

  • 五官史

    官名,汉置,为长乐宫侍卫官。《后汉书·曹节传》:“节与长乐五官史朱瑀、从官史共普、张亮、中黄门王尊、长乐谒者腾是等十七人,共矫诏以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

  • 太子内坊局令

    官名。唐朝太子内功局长官,置二人, 从五品下, 掌东宫閤门及宫人粮禀。 其初称典内,隶东宫。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改隶内侍省,始称令。

  • 左右阐教

    僧官名。明清置,属僧录司。秩从六品,左右各一人。

  • 北王府舍利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置,属北面军官,统五院部皇族之从军者。

  • 五坊使

    官名。唐朝五坊宫苑使的省称。辽朝五坊长官。官名。唐代设雕、鹘、鹞、鹰、狗五坊,专供皇帝狩猎时用,以宦官为五坊使以主管之。五坊人员常借搜捕珍鸟名犬的名义,到处勒索,危害民间。

  • 典牧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牧人下士六人,掌于田野牧养六畜等事务。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所属有典牧中士,正二命;典牧下士,正一命。掌同《周礼》之牧人。

  • 效用八资

    宋代无品小武官转官的资序。宋制,军队中的无品小武官称为效用。《宋会要》兵十九之四十一有关于北宋后期以后通用的效用转官的八资,称为“正额效用八资法”。一资,原称给公据,绍兴时改称守阙进勇副尉;二资,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