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大将军

上大将军

官名。三国吴大帝黄龙元年(230)拜陆逊为之统兵,位大将军上。十六国汉、前燕、北燕亦置。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置,正九命,位大将军上,为高级武官名号。隋朝为从二品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置为十转勋官,正三品,太宗贞观十一年(637)改为上护军。


将军名,三国时吴魏皆置,位在大将军上,掌征战。《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十六国时汉、前燕、北燕沿置。北周为勋官,正九命。隋为武散官,从二品。唐高祖武德七年置为十转勋官,正三品;太宗贞观十一年改为上护军。参看《通典·职官·武官·大将军》。

猜你喜欢

  • 四威

    威东、威西、威南、威北将军的合称。详见各条。

  • 阜通监

    官署名。金朝置。掌铸造钱币。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由代州钱监改名。设钱监、副监、丞各一员,以州节度同知、观察判官兼领其事。

  • 重禄法

    宋朝特别法之一。神宗熙宁三年(1070)立仓法。吏人皆给厚俸,称“重禄法”。领取重禄吏人称“重禄公人”,重禄公人受贿或勒索,即从严惩罚。朝廷各司及监司、各州皆行之,以图养廉。

  • 备身别将

    见“备身五职”。

  • 刀笔吏

    泛称主办文案的官吏。刀、笔为古代书写工具,故称。《战国策·秦五》:“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职权较小,故又称刀笔吏。《史记·汲黯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后代称讼师为刀笔,是指其笔利

  • 知令录

    宋朝官名简称。知令即知县令,知录即知司录、知录事参军。

  • 太子宾客

    官名。汉高祖欲易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始有宾客之名。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太子师傅通称为东宫宾客。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始置为官称,以于志宁等四人为之,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

  • 南书房

    在清宫乾清门内南庑西头,本为圣祖玄烨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词臣入值,称“南书房行走”,亦称“南书房翰林”,除委以文学侍从之事外,还令其参预机务,撰拟皇帝特颁诏旨,一度成为发布政令之所在。

  • 分巡处

    清末工巡总局所属机构。内部设事务科、巡查科、各段。掌内城分巡之事。

  • 扬州都部从事

    官名。汉魏时司隶校尉属官有都官从事,察中都官。西晋置都部从事,职如都官从事。东晋与南朝的扬州刺史,其职如西晋的司隶校尉,亦置扬州都部从事。《宋书·沈攸之传》说:“晋世,京邑二岸,扬州旧置都部从事,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