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师

三师

①太师、太傅、太保合称。北魏始有此称,位上公,居二大、三公上。名为辅导天子之官,位极尊而无具体职掌。北齐因之,后主时为激赏人心,增员而授,不可胜数。北周改称三公。隋、唐仍称三师,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的荣衔,无其人则阙。唐末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宋初为亲王、宰相等大臣的加官,后仅授予最尊贵的大臣。徽宗时改称三公,为宰相之任。辽、金复称三师,元改称三公,明、清因之。②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参见“太子太师”。


官名。指太师、太傅、太保。《新唐书·百官一·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皆正一品。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缺。”

北魏时称三师上公,地位虽很尊贵,但无实权。唐代不常置,无人则缺。宋朝为权贵加封的尊号。明代为正一品,清废。参看《文献统考·职官二》、《续文献统考·职官二》。

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有时也简称三师。《旧唐书·职官三·东宫官署》:“三师三少之职,掌教谕太子。无其人,则缺之。”

猜你喜欢

  • 京师警察总监

    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置,为京师警察厅的长官,次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布的《京师警察厅官制》并规定总监为执行法律、教令、或依法律、教令的委任,有发布单行警察章程之权。

  • 先帝

    前代的帝王。《战国策·赵策三·建信君贵于赵》:“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信部郎中

    官名。渤海国右六司信部属官,位卿之下。

  • 三署郎

    东汉光禄勋所辖左、右、五官三中郎将署所掌郎官合称。时罢车、户、骑三将,故中郎、侍郎、郎中皆分属三署。以郡国所举孝廉补之,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以供官吏人材之储备。其功高久次者得举茂才。尚

  • 司稼寺少卿

    官名。见“司稼寺卿”。

  • 小内史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亦称内史下大夫、内史次大夫。春官府内史司次官,员二人,佐内史中大夫掌纶诰,并参议刑罚爵赏以及军国大事。静帝大象元年 (579),宣帝置内史上大夫为内史司长

  • 典蕃署

    官署名。即鸿胪寺典客署,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唐朝复名典客署。参见“典客署”。官署名。见“典客署令丞”。

  • 正奉郎

    散官名号。洪武四年(1371)置,以授正七品内官。

  • 全国烟酒公卖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财政部。依照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五月三十日公布的《全国烟酒公卖局暂行章程》和《全国烟酒公卖暂行章程》的规定,全国烟酒公卖局管理全国烟酒公卖事务。设总办、会办各一人,局内置

  • 纳言上士

    官名。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御伯上士置,为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正三命。武帝建德二年(573)省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纳言司次官。宣帝即位后,复置中大夫,仍为属官。隋文帝开皇元年(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