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滩
①在今四川长寿县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174涪州:龙门滩“在乐温县龙女镇之下。其滩三级, 每春三月, 众鱼跃而上, 俗因呼为龙门”。
②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二十里龙门镇南长江中。《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大江,“《旧志》:江经县治西,有石门曰龙门峡,亦曰龙门滩,流入巴县界”。
①在今四川长寿县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174涪州:龙门滩“在乐温县龙女镇之下。其滩三级, 每春三月, 众鱼跃而上, 俗因呼为龙门”。
②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二十里龙门镇南长江中。《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大江,“《旧志》:江经县治西,有石门曰龙门峡,亦曰龙门滩,流入巴县界”。
即县河。今安徽含山县南之得胜河。《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县河在“县南一里。一名观音桥河。县西北诸山涧之水,会流至城西二里,合清江断涧,其流始大,可以通舟,又东至和州新河口入大江”。
①南朝宋侨置,属梁郡。治所在今安徽长丰县西。隋开皇初废。《寰宇记》卷129寿州寿春县:“废北谯县,在县东六十三里。”②南朝梁置,为北谯郡治。治所在故阴陵城(今安徽定远县西北六十五里)。北周废。古县名。
杜洛周之都。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六年(北魏孝昌元年,525)八月,“魏柔玄镇民杜洛周聚众反于上谷,改元真王,攻没郡县,高欢、蔡儁、尉景及段荣、安定彭乐皆从之”。北魏上谷郡治居庸县
原称红门桥。在今江西乐安县东南,横卧在谷冈河上。建于北宋绍圣元年 (1094) 以前。为一拱形石桥,长八丈,宽二丈,从头至尾砌成一座庙宇。原名红门桥,后改为登仙桥。1912年被洪水冲毁,十年后移址于原
即今湖南韶山市东南银田镇。明天顺三年 (1459) 于此建银田寺。镇因寺为名。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昌邑乡。《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西汉景帝三年 (前154) 吴楚七国反,吴攻梁,周亚夫 “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 (吴兵) 乃引而去,大尉出精兵追击,
北魏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境。后废。
古地区名。三国吴韦昭著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详。其后说法不一: 《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三郡为三吴,相当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唐杜佑《通典》、《元和志》以吴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沙喇雅斯水 “又北流,经鄂尔果珠勒山东,山有水来汇,山之西置卡伦 (鄂尔果珠勒卡伦,东南距沙喇雅斯卡伦六十里)”。
唐贞观元年 (627) 置,因在黄河之南,故名。辖境约当今山东、河南二省黄河故道以南 (唐河、白河流域除外),江苏、安徽二省淮河以北地区。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置采访处置使,治所在汴州(今河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