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潭镇

龙潭镇

①即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龙潭镇。《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句容县:龙潭镇“地有龙潭,因名。镇逼临大江。明初置巡司,兼设龙潭水马驿。建文四年燕王济江,次龙潭,是也。正统二年复建岁积仓于此,为滨江要害”。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曾在此设行宫。

②一名龙滩场。即今四川荣县东南七十五里龙潭镇。清道光《荣县志》卷10:龙滩场“在今县南七十里”。民国《荣县志》卷3:龙潭场在“南七十里”。

③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一百里龙潭镇。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县丞于此,乾隆元年(1736)改为州同。民国初改县佐。


(1)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192.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相荣,人口290。1958年设龙潭公社,1983年改乡,1999年置镇。特产柞蚕茧。有农机、缫丝等厂。 张庄公路经此。名胜有龙潭湾风景区。(2)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东部、长江南岸。面积27.6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2.1万。因镇南蟠龙山阴有一“龙潭”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句容县:龙潭镇“在县北八十里。地有龙潭,因名”。清初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曾在此设行宫。1949年为镇。1993年花园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等。有水泥、石膏、保温材料、机械等厂。京沪铁路经此并设站。宁镇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四池、九洞。(3)在安徽省霍邱县西部、安阳山东麓。面积101.2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 7680。因镇驻地东面有条小河较深,传此河系老龙栖身之处,乡民在此建寺祈雨,取名龙潭寺。后寺庙毁,简称龙潭。1949年建龙潭乡,1958年成立飞跃公社,1983年复改龙潭乡。1992年石庙乡并入。1999年设镇。为县粮食产区之一。有复合肥、建材、粮油加工、砖瓦等厂。105国道、南叶公路经此。(4)在福建省永定县东北部、抚溪上游。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1.3万。为著名侨乡。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 2010。境内下漈角有深潭,大旱不涸,故名。1993年由抚市镇析置龙潭乡,1997年改置镇。产烤烟、茶叶、土纸。有林、果场。有水库和水电站。矿产有煤、石灰石,为永定县著名的产煤区。有水泥、石灰、制茶等厂。公路北接福三公路。名胜有仙湖洞。(5)在江西省高安市中部偏西。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桥街,人口 5600。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兴圩于龙潭桥东,故名。1950年为万善、枚口等乡,1958年属石脑公社。1961年析置龙潭公社,1984年改置乡,2000年改置镇。产茶叶、油茶和中草药麦冬等。有农机、建材、油脂加工等厂和水电站、林场、养殖场等。“糖心皮蛋”闻名。320国道经此。(6)在河南省唐河县西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汉龙潭村,人口 1880。因村的汉垱(汉代所修水利设施)和村东龙潭得名。1942年曾改称尚德镇。1949年设龙潭区,1962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油菜籽、烟叶等。有面粉、水泥、综合加工、塑料、造纸等厂。公路接方枣公路。(7)在湖南省桃源县西部。面积255.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500。1958年建龙潭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龙潭、鄢家溪、丁家坊三乡合并置龙潭乡。1996年置龙潭镇。主产稻,并产甘薯、玉米、油茶。盛产竹木。矿产有铅、锌、锗和硫黄。五常公路经此。(8)在湖南省溆浦县南部。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 2800。以溆水至此有深潭,讹传潭中有龙,故名。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设龙潭堡。明、清设龙潭巡检司。1956年设龙潭乡,1958年为龙潭公社。1960年置镇,后撤销;1984年复置。主产稻,并产油茶。有汽修、农机、冶炼、造纸、印刷等厂及茶林场。设有圩场,为县南部最大集市。溆涟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抗日阵亡将士墓。(9)在湖南省嘉禾县东部。面积7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圩,人口 3000。以附近蛟龙潭得名。1950年为龙潭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同年11月改为龙潭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建镇。附近盛产油茶、烤烟,并产稻、小麦、玉米、苎麻、花生等。有花炮、建材等厂。设有圩场。郴道公路经此。(10)在湖南省花垣县中北部。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 1500。因地有龙潭井得名。1958年设幸福公社,1959年更名为龙潭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玉米、甘薯、豆类等。铅、锌矿藏量丰富。有冶炼、水电、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等厂。镇区系苗族聚居地,设有圩场,集市以粮食、牲畜交易为大宗。有公路通县城。(11)在广东省从化市西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圩,人口 1960。原称松潭,因镇区近处有6米多的深潭,附近小丘松林密布,故名。清光绪年间设圩,因有一小河流经,寓意“活龙戏水”,故改名龙潭。原属清远县,1958年划归从化县,属鳌头公社。1961年析置龙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潖江支流的鳌头水中下游,主产稻,并产荔枝、西瓜、甘薯等。龙潭三黄鸡、西山红芋(甘薯)有名。有农机、化工、建材、五金、红砖等厂。106国道经此。(12)在广东省连州市南部、连江上游。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 7920。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350。古称云涛,后因驻地附近建有龙王庙,庙前有深潭,故称龙潭。1950年属连县一区,1958年属九坡公社。1961年析置龙潭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3年设镇。属石灰岩低山丘陵。主产玉米,产大豆、花生、黄烟、红瓜子等。有铁、煤等矿。有公路接107国道。连江通航。古迹有龙王庙遗址,唐代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时经此并夜宿,庙附近崖壁上仍存韩愈诗刻。(13)在广东省揭西县中西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跃,人口 2170。因境内龙潭水得名。原属揭阳县。1965年属揭西县,设龙潭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四周环山,中间为狭长丘陵地带。主产稻、小麦、花生、甘薯、姜等。揭陆公路经此。(1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南部,东南邻广东省廉江市,西近合浦县。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7.1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圩,人口 5200。明末成集。相传圩东侧有一龙潭得名。1952年为博白县十四区,1958年称龙潭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稻、甘蔗、花生、龙眼、荔枝、柑橙、剑麻、薯类等。特产橡胶、胡椒。有农机、爆竹、印刷、塑料、红砖、发电等厂。有农贸集市。玉山公路经过。(15)在重庆市涪陵区南部。面积96.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坝,人口 1980。因境内几条小溪汇合处有深潭,神话有藏蛟龙之说,故名。明初建场。1932年置龙潭镇,1941年改镇为乡。1985年复置龙潭坝镇。1992年与大同、新村两乡合并,称龙潭镇。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蚕茧、茶叶、青菜头。工业有酒厂、茶厂、食品加工厂等。涪南公路经此,并有龙石公路。(16)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258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1.2万。原址梅树,地处伏龙山下,有水洼地如龙眼,故名龙潭,后迁新址仍称龙潭。1935年置龙潭镇,并一直为区公所驻地。2001年渤海、龙东、青华、木桶四乡并入。产稻、玉米、小麦、蔬菜、柑橘等。工业有水泥、火柴、酿酒、农机等厂。319国道纵贯全境,并有龙木、龙白、龙青等公路。是县东南部物资集散中心。为重庆市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革命烈士赵世炎故居。(17)在四川省荣县东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 2700。因镇区犹如一条巨龙横卧旭水河滩,原名龙滩场,后演化为今名。1949年为龙潭镇,1958年改龙潭公社,1983年改龙潭乡,1986年置龙潭镇。1995年关上乡并入。有木器、造纸、铸铁、玻璃、酿造、印刷等厂。为县东南大集市。双自公路经此。(18)在四川省布拖县南部。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 5000。镇人民政府驻中河坝,人口 2600。因境内昔有一深潭雅化而得名。1961年设金河乡,1973年改金河公社。1981年更名龙潭公社,1984年为龙潭乡。1992年撤龙潭、马洛、包谷坪三乡设龙潭镇。有铅、铜资源。有羚牛、熊、麝、岩羊等野生动物。产稻、玉米、小麦、荞麦、大豆、花椒和党参、附子、贝母等中药材。特龙公路经此。(19)在云南省宣威市西北部。面积317.8平方千米。人口5.7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潭,人口 2600。北有泉水引灌村旁农田,因名龙潭田,后简称龙潭。1940年为龙潭乡。1949年属五区(西泽)。1950年为得禄区(十区),驻地由得禄先后迁段山口、新河、龙潭,改名龙潭区。1958年分为龙潭、放马坪、大井三个公社。1961年并为龙潭区。1970年称龙潭公社。1984年西部得禄划出,仍称龙潭区。1988年为龙潭乡,2001年设镇。产稻、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油菜籽、烤烟。特产黄梨。富林木。养殖业较发达。有小电站、粮食加工、酿酒、建筑队等企业。公路西、南皆接天杉公路。


猜你喜欢

  • 忽恶峒

    北宋置,属邕州。在今广西靖西县东南。《宋史·外国传·交阯》: “元祐中,又数上表求忽恶、勿阳峒地,诏不许。”

  • 阿陵县

    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二十里陵城乡。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任丘市东北南陵城。初属广阳郡,后改属涿郡。东汉建武二年(26年),封任光为阿陵侯,即此。后废。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边界地区。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黔东印江木黄会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发动湘西攻势。11月,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以湖

  • 仁进里

    又作仁庆林。即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南仁青。藏语意为宝洲。清林㑺《西藏归程记》:“由墨竹工卡至仁进里,道路较长,几及百里。”1960年并入墨竹工卡县。

  • 兀者野人

    即吾者野人。元代时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中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的称谓。

  • 西鞬城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纳林河北岸。《新唐书·西域传》:宁远国“居西鞬城,在真珠河之北”。

  • 田家集

    ①即今安徽阜阳市西大田镇。清乾隆《阜阳县志》卷4:田家集在“西乡三十五里,颍河南岸”。②即今湖北宜城市东田集。清嘉庆十一年(1806)设巡司于此。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田集。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巡

  • 小山子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小山子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五常县:“县属小山子,距县市八十里。其北面有著名森林。”

  • 阿剌古山

    在今青海乐都县东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阿剌古山“在碾伯县东北六十里, 与冰沟山相连。山顶宽平可耕,中有鲁班峡”。

  • 白水驿

    即今甘肃平凉市东白水乡。北临泾水,为往来孔道。《清一统志·泾州》:白水驿“有驿丞,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