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山寺

龙山寺

清康熙三年(1664)建,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艋舺)。


(1)初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相传始建于隋代,明天启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世传原佛像处有一巨樟,夜发祥光,时人崇之,乃斫作法鼓、寺门、千手佛,今俱存。千手佛通高4.2米,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围又雕众多戴花冠小佛首,叠作帽状;堕耳垂目,庄严慈祥,主手合十,两侧旁支 1008 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或携物,或空手,形态不一;身披莲服,两足微露立莲台,造型精湛。正殿悬明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通身手眼”匾额。殿前青石浮雕,巨龙绕柱,龙足爪珠,敲之锵然,左若清罄,右若红鱼。龙山寺巍峨宏伟,支庶流长,台湾省有不少同名寺宇。(2)在台湾省台北市西南,临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创建,至乾隆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万华),为台北市区的发轫点。龙山寺因与台北市早期移民关系至深,向被视为福建泉州龙山寺的分支和祖籍的标志。所供神像甚多,主神观音佛祖,亦称安海观音。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神诞,有盛大祭典。原建筑于嘉庆、同治间先后被地震和风雨破坏,现存建筑多为1920—1926年改建。1953—1965年扩建。正门石阶两侧保全的二铜柱是早期遗物,为重要的艺术品。(3)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又称鹿港龙峙。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创建。乾隆五十一年迁今址,仿泉州开元寺重建。建筑雄伟华丽。寺内亭顶木雕、铜像及古钟等,均华丽精美。保存石刻多种,有较高艺术价值。为台湾三大古刹之一。


猜你喜欢

  • 平乐府

    元大德中改昭州置,治所在平乐县(今广西平乐县)。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平乐、荔浦、蒙山、昭平、钟山、贺县及恭城、雷川、金秀三个瑶族自治县地。清属广西省。1913年废。元大德五年(1301年)

  • 傅险

    一名傅岩。即今山西平陆县治圣人涧。《史记·殷本纪》: “ (武丁) 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即“傅岩”。

  • 老鹰砦山

    一名东山。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二里。《方舆纪要》卷69彭水县:老鹰砦山“在县治东。山形若鹰。宋元丰间, 屯兵于此”。

  • 唐场

    又名唐家场。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唐场镇。清嘉庆 《邛州志》 卷3大邑县: 唐家场在 “县南四十里”。出产腐乳有名。

  • 内江县

    隋开皇元年(581)改中江县置,属资州。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上:“隋文帝因父名忠,览图见江水自三堆环绕至黄市,遂改中江为内江。”大业三年(607)属资阳郡。唐武德元年6

  • 团山驿

    明洪武初置,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都昌县:团山驿在“县西南一里”。元置,在今江西省都昌县西南。属都昌州。明改为驿。

  • 汤阴县

    隋开皇六年(586)析邺县置,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大业初属汲郡。大业末废。唐贞观元年(627)改汤源县复置,属相州,移治今河南汤阴县。金属彰德府。元属彰德路。元末废。明洪武元年(1368)复

  • 天水县

    ①南朝梁侨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寰宇记》卷111江州彭泽县:废天水县“在县东五十里。按,顾野王《舆地志》云,天水县,梁武帝置,以拟西水县。隋平陈后废,并入彭泽县”。②唐初析上邽县置,属

  • 张六堡

    在今河北衡水市西二十里小辛集村。《清一统志·冀州》:张六堡“周二里。明嘉靖中筑”。

  • 乌苏江

    一作乌斯江。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南。清《西藏图考》卷3:堆达“过竹贡。六十里至乌苏江”。1960年并入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