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营
①在今贵州龙里县东。《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进围贵阳,巡抚王三善赴救,“三日抵龙头营,屡败贼兵,遂夺龙里”。
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铜仁府》:龙头营“明万历中总督陈璘相视地势,扼其要害,立龙潭、报国、光明、正大四营……复置新镇,名曰龙头营”。
在今贵州省龙里县东。明天启初,抚臣王三善自新添抵龙头营,败安邦彦兵,夺龙里,即此。
①在今贵州龙里县东。《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二年(1622),安邦彦进围贵阳,巡抚王三善赴救,“三日抵龙头营,屡败贼兵,遂夺龙里”。
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铜仁府》:龙头营“明万历中总督陈璘相视地势,扼其要害,立龙潭、报国、光明、正大四营……复置新镇,名曰龙头营”。
在今贵州省龙里县东。明天启初,抚臣王三善自新添抵龙头营,败安邦彦兵,夺龙里,即此。
亦作井研盐井。在今四川井研县南。《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研井,“ 《元和郡县志》云: 在井研县南七里。镇及县皆取名焉”。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小乡县置,属绛州,治所在今山西曲沃县境(一说在今山西翼城县西),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小乡县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西。属绛州。大业初省入正平县。
春秋晋国隘道。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杜注: “孟门,晋隘道。”又称白陉。太行八陉之第三陉。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为春秋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铜冶镇。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同冶集“在城南三十里”。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榆社县析置,属太行区。治北翟管村 (今山西榆社县北北翟管村)。1944年冬撤销,并入榆社县。旧县名。太行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由山西省榆社县东北部析置渝北办事处,寻改渝北县。
又名武溘淀。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五官淀在废阿陵县(治今任丘县东北陵城)之东,上流诸水悉汇于此。”
在今云南石屏县西北三十里宝秀镇。明置巡司于此。清废。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大猫屿东南50米。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小猫屿“由大猫屿脱落,山形与大猫屿如一而小,故土人呼为大猫、小猫”。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 109天河县: 植福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势高耸,绵亘数里,县之镇山”。
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 越嶲郡灵关道注引《华阳国志》曰:“有铜山,又有利慈。”《水经·沫水注》:灵道县,“县有铜山,又有利慈渚。晋泰始九年,黄龙二见于利慈池,县令董玄之率吏民观之,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