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腰岭
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六十余里。《资治通鉴》: 唐会昌四年 (844),“ (康) 良佺弃石会关,退屯鼓腰岭”。胡三省注: “鼓腰岭当在潞州武乡县北。”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武乡县北。唐会昌四年(844年),王逢击昭义将康良佺,败之,良佺弃石会关,退屯鼓腰岭,即此。
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六十余里。《资治通鉴》: 唐会昌四年 (844),“ (康) 良佺弃石会关,退屯鼓腰岭”。胡三省注: “鼓腰岭当在潞州武乡县北。”
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武乡县北。唐会昌四年(844年),王逢击昭义将康良佺,败之,良佺弃石会关,退屯鼓腰岭,即此。
北魏延和二年(433)改武乡郡置,属并州。治所在乡县(今山西榆社县北三十里社城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武乡、沁县、襄垣、左权等县地。太和十五年(491)与县同移治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隋开皇初废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石州。治所在乌突县(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辖境相当今山西临县地。隋开皇元年(581)改太和郡。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治乌突县(在今山西省临县西)。辖境
在今江苏江阴市南马镇乡南旸岐村。徐霞客 (1586—1641) 名弘祖,字振之。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 人。是我国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22岁起游历天下名山,足迹遍及我国十七省区。明崇祯十四年 (16
①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清一统志·正定府》:广惠寺“在正定县东南。一名华塔寺。《旧志》:唐贞元中建。本朝乾隆十五年,高宗纯皇帝圣驾自河南回銮,有《登正定广惠寺多宝塔御制诗》,并考据寺碑,知寺
1945年春, 日伪在新沦陷区置,驻郑县(今河南郑州市)。同年8月日本投降后废。
又作董郭尔城。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南之东嘎。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东谓螺,噶尔白色,取象以名其城也。”
①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以邛都国地置,治所在邛都县 (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五里)。《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有嶲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因名。《后汉书·西南夷传》 注: “言其越嶲水以置郡
即今湖北襄樊市南之岘山。唐韩愈《送李尚书逊赴襄阳八韵得长字》诗:“风流岘首客”,指此。《宋史·孟宗政传》: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人犯襄阳,“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驰突如神。金人大骇,宵遁”。
金置,属宜君县。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玉华村。在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西北部。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焦坪街,人口 2140。镇以境内有唐玉华宫遗址得名。1997年由金锁乡分设金锁关镇和玉
即鱼山。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史记·河渠书》 载汉武帝《瓠子歌》:“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水经注》谓吾山即鱼山。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