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鼻山
①在今四川仁寿县南。《方舆纪要》 卷53隆州: 鼎鼻山“在仁寿县南一里。其山隆起,又曰隆山,州盖以此得名”。
②亦名打鼻山。在今四川彭山县南。《隋书·地理志》: 彭山县有鼎鼻山。《元和志》 卷32彭山县:鼎鼻山 “亦曰打鼻山,在县南十五里。宋谯纵据蜀,朱龄石伐之,命臧熹外出奇兵,谯纵遣将谯小苟引兵塞打鼻以御之,即此也。山形孤起,东临江水,昔周鼎沦于此水,或见其鼻,遂以名山”。
①在今四川仁寿县南。《方舆纪要》 卷53隆州: 鼎鼻山“在仁寿县南一里。其山隆起,又曰隆山,州盖以此得名”。
②亦名打鼻山。在今四川彭山县南。《隋书·地理志》: 彭山县有鼎鼻山。《元和志》 卷32彭山县:鼎鼻山 “亦曰打鼻山,在县南十五里。宋谯纵据蜀,朱龄石伐之,命臧熹外出奇兵,谯纵遣将谯小苟引兵塞打鼻以御之,即此也。山形孤起,东临江水,昔周鼎沦于此水,或见其鼻,遂以名山”。
①即今内蒙古杭爱后旗西、乌拉特后旗西南之狼山。《魏书·蠕蠕传》: 建义初,孝庄诏曰: “蠕蠕主阿那瓌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阴山息警,弱水无尘,刊迹狼山。” 即此。②在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十八里长江边。《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水经·河水注》: “湟水又东南径卑禾羌海,北有盐池。阚骃曰: (临羌) 县西有卑禾羌海者也,世谓之青海。”古湖泊名。即今青海省青海湖。阚骃《十三州志》载:“临羌县西有卑禾羌海
亦作中羊峒隆康寨目。清雍正二年(1724) 置,属松潘镇南坪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隆康乡。《清史稿·土司传》: 咸丰十一年 (1861),寨首“欧利娃作乱,陷南坪营。同治四年,周达武率武字、果毅各军讨平
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东汉末废。《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径宜梁县之故城南。阚骃曰: 五原西南六十里,今世谓之石崖城。”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南三顶
北宋置,属保定军。在今河北霸州市西南二十四里寨上村。政和三年(1113)改名安谧寨。《清一统志·顺天府四》 “桃花寨”条引《县志》:“(杨)延朗守平戎时,感父业死敌,祭父于此。今称寨上,盖即父母寨也。
①唐永隆二年 (680) 析龚、蒙、象三州置,治所武郎县 (今广西平南县北马练瑶族乡)。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及相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地。开元二十四年 (736) 改为羁縻州,建中元年 (780)
即硕般多。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 舒班多城 “在巴塘城西北一千一百五十五里”。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东汉末废。古县名。本皋狼邑。西汉置县,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属西河郡。武帝时改置皋狼侯国,后国除为县。东汉末省。
一名牛渚矶(圻)。又名采石山。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山。《续汉书·郡国志》 丹阳郡秣陵县:“南有牛渚。”《元和志》卷28当涂县: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渡处也……温峤至牛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