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龙山

黄龙山

①在今浙江缙云县北十二里黄龙村。《明史·耿再成传》: “从取金华,为前峰,屯缙云之黄龙山以遏敌冲。” 即此。

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北五里。《方舆纪要》 卷27贵池县: 黄龙山在 “府北五里,滨大江,有望江亭”。

③一名辅山。在今江西修水县西,与湖北通城县接界处。海拔1511米。《明一统志》 卷49南昌府:黄龙山“在宁县西一百八十里。相传吴黄武中,黄龙见此。或云山顶湫中有黄鱼能致风雨,岁旱祷之辄应”。

④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五十里,与江西修水县接界。《舆地纪胜》 卷66鄂州: 黄龙山 “在通城幕阜山之东。顶有湫池,中有黄鱼二,能致雨,有瀑泉”。

⑤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明史·地理志》江夏县: “洪武三年四月,建楚王府于城内黄龙山。”

⑥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雄儿山” 条下: “又有黄龙山,在县南百三十里。”


(1)古山名。在今浙江省缙云县西。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耿再成取处州,驻兵黄龙山,山高险,再成树栅于其上,以遏敌势,即此。(2)又称梁山山地。在陕西省北部,介于黄河和北洛河之间。为黄土高原上的石质山地。西北—东南走向,海拔 1200~1500 米。主要由砂、页岩构成。 1400 米以上基岩裸露,余为连片的黄土覆盖。东侧黄河支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西侧河谷较开阔。主峰大岭(黄龙县与韩城市交界处),海拔 1783 米。同名高峰海拔 1196 米。为省内林区之一。东南麓和南侧煤矿丰富。


猜你喜欢

  • 石亭渡

    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南、广汉市东北石亭江上。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永宁元年(301),“(赵)廞遣万余人断北道,次绵竹,以长史费远为继,前军宿石亭,(李)特等相合得七千余人,夜袭之,因放火, 杀嵚

  • 大沱石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滨。《舆地纪胜》卷74归州:大沱石“在巴东县。欧阳文忠公《砚谱》云,归州大沱石,其色青黑斑斑,其文微粗,亦颇发墨”。

  • 开化里

    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清代以原教化司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

  • 保义军

    ①唐方镇名。建中四年 (783) 以兴凤陇节度使号为保义军,治所在凤翔府 (今陕西凤翔县)。寻废。②唐、五代方镇名。龙纪元年 (889) 以陕虢节度使为保义军。治所在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

  • 彭公湖

    一作潘光湖。即今西藏日土县北班公错,跨克什米尔境。清末辛亥年版 《西藏新志》 卷上:“彭公湖,土人称为哥木克那喇令湖,取义明媚而且狭长。此湖自克什米尔之东边,跨西藏之西陬,横截两国之疆界,东西达一百英

  • 白邑村

    在今云南嵩明县西三十三里白邑乡。蒙古宪宗七年(1257)于此置邵甸千户。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邵甸县。《元史·地理志》 嵩明州邵甸:“在州西,治白邑村,无城郭,车蛮、斗蛮旧地,名为束甸,以束为邵。

  • 牌楼市

    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牌楼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镇洋县: “牌楼镇在城东四十里。” 因东、西市梢有明代兵部侍郎王倬所建都宪、方伯两座石牌楼,故名。

  • 吉贝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岛之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吉贝屿“澎民常往张网捕鱼”。

  • 至喜桥

    在今四川广安县南五里。《清一统志·顺庆府二》:至喜桥“相传宋欧阳修自吴入蜀,喜险路至此始平,因名”。

  • 沙净口

    在今山西朔州市北。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