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山
①本名黄鹄山,俗名鸿鹤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黄鹤山,“宋高祖丹徒人,潜龙时,常游竹林寺,每息于此山,常有黄鹤飞舞,轩名黄鹤山,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
②一名黄鹄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唐李白 《望黄鹤山》 诗云: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即此。《太平御览》 卷48黄鹤山: “ 《江夏图经》 云: 旧传云,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山。故以为名。”
即“蛇山(1)”。
①本名黄鹄山,俗名鸿鹤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南三里。《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黄鹤山,“宋高祖丹徒人,潜龙时,常游竹林寺,每息于此山,常有黄鹤飞舞,轩名黄鹤山,后改竹林寺为鹤林寺”。
②一名黄鹄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唐李白 《望黄鹤山》 诗云: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即此。《太平御览》 卷48黄鹤山: “ 《江夏图经》 云: 旧传云,昔有仙人控黄鹤于此山。故以为名。”
即“蛇山(1)”。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北七十里。《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王)三善督兵攻大方贼巢,擒土司何中尉等,进营红崖。连破天台、水脚等七囤,夺其天险”。在今贵州省毕节市东南。明天启三年(1623
即今湖南邵阳县北五十里岩口铺乡。明、清时于此设递铺。
1935年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瑶族乡。1952年与西林县合并,改设田林县。旧县名。1936年由西林、凌云、西隆三县析置,因在古田州之西得名。治潞城(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1952
①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广东封开县境。后属苍梧郡。齐以后废。②北魏置,属广化郡。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南。隋大业初省入河池县。③北周改重阳县置,为南襄阳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隋开皇
明置,即今陕西陇县西咸宜关。《清一统志 ·凤翔府二》: 咸宜关 “在陇州西四十里……明正统中,因关山路阻,改建咸宜关,移巡司于此,而废故关为镇。今巡司裁”。集镇名。在陕西省陇县西部关山东麓。属曹家湾镇
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67富顺监: 兜子山 “在监西三十五里。耸拔高峻,上有巨石若兜轿之形”。
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大理古城西南。为点苍山十九峰中的第六峰。《清一统志·大理府》引《名山志》,记点苍山十六峰,“六曰玉局峰,峰顶之南有冯河,周回万步”。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436) 置,为绥建郡治。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南。隋开皇十年 (590) 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元年(627) 又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置
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南罗白河。《明一统志》卷85江州:陇冬水“在罗白县前,流入左江”。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7乐亭县:中淀河“流经县东南十五里达四沟港,四围皆水,中有高冈,又南通汤家河至胡林口河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