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岭
在今湖北大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孝感县: 黄茅岭 “在县北二百五十里。为县境之险阻。其相近者又有白杨岭。《险要说》: 孝感之黄茅岭与应山之高贵山、随州之栲栳山,皆与信阳三关形势联络。上接襄、邓,下连光、黄,《图经》 所谓天下之中络,楚北之要害也”。
集镇名。在云南省元阳县中南部、藤条江东侧。黄茅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40。原名黄猫岭,因村后山土黄色,形似猫,得名,后雅称为今名。产稻、甘蔗及香蕉、菠萝。晋思公路经此。
在今湖北大悟县北。《方舆纪要》 卷77孝感县: 黄茅岭 “在县北二百五十里。为县境之险阻。其相近者又有白杨岭。《险要说》: 孝感之黄茅岭与应山之高贵山、随州之栲栳山,皆与信阳三关形势联络。上接襄、邓,下连光、黄,《图经》 所谓天下之中络,楚北之要害也”。
集镇名。在云南省元阳县中南部、藤条江东侧。黄茅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40。原名黄猫岭,因村后山土黄色,形似猫,得名,后雅称为今名。产稻、甘蔗及香蕉、菠萝。晋思公路经此。
即今辽宁锦县西北班吉塔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义州: “班吉塔在州城西南一百十五里。”
①古水名。据 《水经·江水注》 及 《水经·涢水注》,故道自今湖北汉川县东北分涢水东流,至黄陂县南入长江。久湮。②又名武湖水。即今湖北黄陂县东滠水。源出鄂、豫两省边境山地,南流到黄陂县南入长江。《水经
即今河南鲁山县东大浪河。《水经·滍水注》:牛兰水“发(鲁阳)县北牛兰山。东南径鲁阳城东,……又东南径鲁山南。水南注于滍”。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阳山县置,属洪源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乾元元年(758) 属黎州。后迁治今汉源县。北宋庆历六年(1046) 废入汉源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阳山县置,治今四
北宋置,属秦州。即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以伏羌县有大落门,故名。
即今贵州普安县东三十里江西坡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安南卫,初治此。后移治尾堡(今晴隆县)。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跨马关水上。清嘉庆《密县志》卷6:飞云濑“石色青碧,有数窦,水穿其中,鸣泻之声,瑟瑟中听。前有渟渚,可驾一舟。亦名锦石洲, 以其在水中也。上可坐百人,为高士游览之所”。
即今浙江永康市南十里崇道乡麻车头。明置义丰乡巡司于此。清废。
亦作木狭关、木硖关。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陇山之口。《周书·文帝纪》:永熙三年(534),太祖讨侯莫陈悦于水洛城,“军出木峡关,大雨雪,平地二尺”。即此。峡,又作硖。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为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4灵山县: 博岭山在 “县西南三十里。广大高耸”。《清一统志 · 廉州府》: 博岭山 “为辘轳支山,山形广博,故名。龙门水出焉。《府志》 又名泽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