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浦江

黄浦江

在今上海市境内。旧误传为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所疏导,故别称黄歇浦、春申江。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 高子凤 《南积善寺记》,《宋会要·食货八之二九》 作黄浦塘。元至元年间称黄浦港。《明史》 作大黄浦。本吴淞江支流。《明史·河渠志》: 永乐元年 (1403) 夏原吉言: “松江大黄浦乃通吴淞江要道,今下流遏塞难浚。” 遂用叶宗行的建议,浚江通范家浜,导入黄浦以入海。此后黄浦江取代吴淞江而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即今黄浦江。清以后通称黄浦江。


长江下游支流。在上海市境内。旧称黄浦;别称黄歇浦(简称歇浦)、春申江(简称申江)。相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浚而得名。源出太湖,东流穿淀山湖为拦路港,汇园泄泾及大泖港后称黄浦江。到闵行以东折向北流,在市区外白渡桥纳吴淞江(苏州河),到吴淞口入长江。自淀山湖以下长113.4千米,米市渡附近多年平均流量为316米3/秒,江面平均宽300~500米。为太湖流域的主要排水道及航道。下游江阔水深,可航巨轮。1976年在松江区得胜港附近建有黄浦江大桥,以后又先后建成南浦、杨浦、徐浦及奉浦大桥。世界著名的上海港区即分布在城区的黄浦江两岸。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高子凤《南积善寺记》,《宋会要·食货八之二九》作黄浦塘,元至元年间,称为黄浦港(《同治上海县志札记》卷一引至元间江浙委检校官王艮言)。《明史·河渠志》称为大黄浦,清代以后,又名黄浦江。明永乐元年(1403),吴淞江下游淤塞严重,太湖流域水患加剧,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开浚范家浜,即今苏州河口以下的黄浦江,上接黄浦,通引太湖、淀泖之水入海。范家浜初开时阔仅三十丈,以后由于潮水冲刷和不断疏浚,拓展至二里许,成为通海深水大河,即今黄浦江,为上海地区沟通国内外海上贸易的主要海港。


猜你喜欢

  • 水浐营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明置土巡司于此。

  • 中克度

    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清水。明洪武中于此置中克度里目。

  • 神州

    ①唐渤海国置,为鸭渌府治。治所在神鹿县(今朝鲜慈城郡北、鸭绿江南岸土城里; 一说即今吉林临江市)。辖境约当今吉林白山市东南及朝鲜慈城郡一带。辽改为渌州。②指京师所在之州。《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太祖

  • 鄇田

    又作鄇。春秋周地。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左传》: 成公十一年 (前580),“晋郤至与周争鄇田”。古邑名。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前616年):“晋却至与周争鄇田。”即此。

  • 罗云 (雲) 州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 竹芦渡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方舆纪要》卷47汜水县:“建炎二年,岳飞败金人于汜水关,驻兵于此,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缚刍为交炬,��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

  • 金口堰

    在今山东兖州市东五里。《方舆纪要》卷32嵫阳县: 金口闸 “元至元中所建。稍南曰金口堰,成化中所修滚水石坝也”。《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元至正中,为滚水石坝。引泗入运,即隋时薛胄于泗沂之交积石为堰

  • 欠对山

    又作次对山。在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为大兴安岭南段。《隋书·北狄传》:“南室韦……土地卑湿, 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欠对二山,多草木,饶禽兽,又多蚊蚋,人皆巢居以避其患。”古山名。又作次对山。即今黑

  • 觉巴拉土司

    一作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觉拉寺 (今青海囊谦县西北觉拉乡)。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觉拉寺,属地在杂曲河北,囊谦拉林之间,属民百余户。

  • 颍州驿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门外。明正德 《颍州志》 卷2: 颍州驿“旧驿在三里湾,洪武中河水沦决徙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