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口关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 黄崖口关“在密云县西北八十里,石塘路西北”。后金崇德七年 (1642),阿巴泰伐明,自墙子岭入此,克长城。
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大黄崖口。清崇德七年(1642年)清军右翼从雁门、石城二关分兵夹攻黄崖口关,克城而入关,即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清一统志·顺天府》: 黄崖口关“在密云县西北八十里,石塘路西北”。后金崇德七年 (1642),阿巴泰伐明,自墙子岭入此,克长城。
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大黄崖口。清崇德七年(1642年)清军右翼从雁门、石城二关分兵夹攻黄崖口关,克城而入关,即此。
在今广东德庆县东七十里。《舆地纪胜》卷101德庆府:三洲岩“在端溪县东。《旧经》云:即西江之三岛也”。《明一统志》卷81肇庆府:三洲岩“取蓬莱第三洲之名。一名玉乳岩。中有石室,室中有石乳,苍绿色间,类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十五里古城渡。《水经·溱水注》: “县侧临 (武)溪东,因曰临武。” 唐如意元年 (692) 改隆武县。神龙元年 (705) 复改临武县,属郴州。五代晋天福四年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春秋》: 成公十七年 (前574),“楚人灭舒庸”。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春秋》成公十七年(前574年):“楚人灭
在今广东惠东县南沿海。《宋史·文天祥传》: 南宋祥兴元年 (1278),文天祥率军 “三月进屯丽江浦,六月,入船澳”。在今广东省惠东县南沿海。南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曾驻军于此。
战国齐地,秦置城。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元和志》卷18盐山县:“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西汉改为千童县。
即今河北滦南县南二十五里胡各庄镇。清属滦州,设管河州判驻此。民国属滦县,后划归滦南县。
民国间由白力登马族分出,驻牧地咱曲河(今青海称多县东扎曲河)流域。
即今贵州剑河县东南柳基。清属天柱县,有县丞驻此。民国改置县佐。
在今湖南攸县西南四十里大洲。《方舆纪要》卷80攸县“凤岭镇”条下:“《志》云,县南有大洲堡,嘉靖四十三年,县民刘庚甫户丁结党为乱,佥事苟延庚抚定,为之立堡。”(1)在今湖南省攸县西南太洲,与衡山接界。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十里沅江中。《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沅江”条下:百曳滩“相传后汉刘尚征蛮至此,江流峻急, 以百夫曳之不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