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城

黄城

①俗称黄牛城。故址在今江苏无锡县西十二里,与斗城 (范蠡城) 相近。《史记·春申君传》:黄歇请封江东,楚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

②本赵邑,后属魏。在今山东冠县南十里。《史记·田敬仲世家》: 齐宣公四十三年 (前413),“伐晋,毁黄城”。又,《史记·赵世家》: 敬侯八年 (前379),“拔魏黄城”。肃侯十七年 (前333),“围魏黄,不克”。《战国策·齐五》: 苏秦建议齐、赵两军集魏之河北,“烧棘蒲,队黄城”。即此。

③春秋黄国都城。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汉书· 地理志》 弋阳县注应劭曰:“故黄国,今黄城是。” 《水经· 淮水注》: “柴水又东径黄城西。故弋阳县也,城内有二城,西即黄城也。”

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史记·赵世家》: 敬侯八年 (前379),“拔魏黄城”。

⑤东汉末建。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元和志》 卷27黄陂县: “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史,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 北齐于此置南司州。南朝陈改置司州。北周改置黄州。

⑥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7兴安县 “全义城” 条下: “ 《通志》: 县西五十里又有黄城。相传黄巢寇桂州,尝营垒于此。”


(1)古邑名。(1)战国赵邑。在今山东省冠县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年),齐“伐晋,毁黄城,围阳狐”,即此。(2)战国魏邑。即黄,在今河南省内黄县西北。《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七年(前333年),赵“围魏黄,不克”;《战国策》:苏秦说齐赵袭魏之河北,“烧棘蒲,坠黄城”。皆即此。(2)古地名。即今河南省民权县西北内黄集村。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攻汴京,金哀宗完颜守绪出奔于此。(3)区片名。在山东省龙口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万。原黄县和龙口市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黄县城由黄城集移此。1986年起为龙口市治。明崇祯年间,县城分东北隅、东南隅、西北隅、西南隅四区。1945年东南隅和西南隅并为一村,因中间有“凤仪门”,取名凤仪村。有纸箱、彩印、自行车配件、减速机、装潢、电焊条、起重机等厂及建筑公司。烟汕、黄水、牟黄公路纵横贯穿镇境。城南部建有龙口革命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角子湖

    又名翁湖。即今湖南岳阳市南㴩湖。《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㴩湖“亦曰角子湖,以在洞庭之角也”。《资治通鉴》:五代唐天成三年(928),吴将苗璘将水军攻楚岳州,至君山,

  • 兴庄

    在今江苏赣榆县东北兴庄。《清一统志·海州》“海”条下载,县东“兴庄”为州境海口之一。

  • 开平中屯卫

    ①明置,属北平都司。在今河北唐山市东北十五里开平镇。《方舆纪要》卷17滦州:开平中屯卫“旧在口北大宁沙岭,后移真定,永乐初复移建于此城,周四里,拨遵化卫军守御”。②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属北平

  • 水牛山

    又称太白山。俗称卧牛山。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五十里。海拔92米。南面有洞,洞口右侧石壁有北齐时摩崖石刻,五十二字,字径20厘米。山上原有北齐文殊般若经碑,碑高2米,宽0.68米,厚0.14米。碑额左右分

  • 佛子岩

    在今湖南醴陵市东。《方舆纪要》卷80醴陵县“建安山”条下:“《志》云,县东五里有佛子岩。上有石洞,泉流不竭。可以溉田。”

  • 武涝泊

    在今山西文水县南十五里南、北武涝村。《方舆纪要》 卷40文水县: “武涝泊在县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赐名朱雀泊。” 明末已涸。

  • 吉树边卡

    即结树边卡。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民国《西康西藏详图》作吉树边卡。

  • 黄浦

    ①即黄浦江。今上海市境内黄浦江。南宋绍兴间高子凤 《南积善寺记》 作黄浦塘。元至元年间称为黄浦港。《明史·地理志》 松江府华亭县: “东南有黄浦。”②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十八里。南朝宋鲍照有《黄浦桥送别

  • 仙都苑

    北齐武成帝时在华林苑基础上筑成。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南。《邺中记》曰:“齐武成增饰华林园,若神仙所居,遂改仙都苑。”

  • 龙塘墟

    即今广东清远市东南龙塘镇。清有外委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