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
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汝州: 鹿台山 “有台,状如蹲鹿”。唐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序: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 即此。
又作廪台、南单之台。在今河南省淇县。商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周武王伐纣,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
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汝州: 鹿台山 “有台,状如蹲鹿”。唐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序: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 即此。
又作廪台、南单之台。在今河南省淇县。商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周武王伐纣,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
俗称为白家海。在今新疆昌吉市北。为乌鲁木齐河所潴。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1: 乌鲁木齐河 “北流径迪化城西红山之麓,东引为鉴湖,博克达山水自东南来入之,又北折西流百五十余里,昌吉河自西南来会,合流
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北屺亭镇。《方舆纪要》卷25宜兴县:计亭“在县北二十里。《舆程记》作岊亭,误也。今有计亭桥, 自亭而北三十里,地名浪打川”。
南宋绍兴六年(1136)置,属连江县。在福建连江县东南海滨。宋《淳熙三山志》卷18《兵防一》:“延祥寨水军,绍兴六年置。”淳祐三年(1243)与荻芦寨合并,置武济水军。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置,在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析广阿县置,属赵州。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南十里北鱼台。大业初废。②隋大业二年(606)改象城县置,属赵州。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三年属赵郡。唐武德四年(621)复改象
秦置,属鄣郡。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五十里旧县乡。《元和志》 卷28宣州溧阳县: 以在溧水之阳为名。汉属丹阳郡。东汉移治今高淳县东固城镇。三国吴废。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置。隋开皇十八年 (59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潮州卫。治所在程乡县 (今广东梅州市)。后废。
即锦田镇。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码市镇。清道光十二年(1832)江蓝理瑶督捕同知驻此。
又作洪关。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水经·河水注》: 门水 “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水东有城,即关亭也; 水西有堡谓之鸿关堡。……余按,上洛有鸿胪围池,是水津渠沿注,故谓斯川为鸿胪涧,鸿关之名乃起是矣”。又
源出今湖南蓝山县南,北流至县东,会岿水。折东北流经嘉禾县东,至桂阳县西,入舂水。《水经·钟水注》: “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
在今江西樟树市。汉豫章都尉治此,故名。隋大业二年(606年)筑,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