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周代封国。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此。因周公在朝内为宰辅,未就封。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乃封其子伯禽为鲁侯,都曲阜 (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疆域最大时南至滕州、单县以南; 西面包有郓城、巨野等县地; 西北至今河南范县界; 东至临沂、沂水一带; 东北至泰安、新泰一带与齐接境。春秋时国势衰弱,春秋后期为季孙、孟孙、叔孙三家所分。战国时成为小国。鲁顷公二十四年 (前256) 为楚所灭。

②地区名。今山东省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是春秋时鲁国故地。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一地区为鲁。近代用为山东省的简称。


(1)古国名。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建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市),在今山东省西南部。春秋时势力衰弱,后期公室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所分。战国时成为小国,公元前256年为楚国所灭。(2)古地区名。因西周、春秋时鲁国地,故名。包括今山东省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河流域。秦汉以后仍沿称其地区为鲁。近代又用为山东省的简称。(3)山东省的简称。


猜你喜欢

  • 济生池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西。《明一统志》 卷88清平卫: 济生池 “在卫城内西。昔苗 ‘贼’来侵,城中无井,赖此水济急,故名”。

  • 李家埠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西李埠镇一带。《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万城堤”条下:“李家埠堤在府西三十里。自万城以东为冲决要口。弘治十二年堤决湮溺甚众。自是修筑坚厚。”

  • 小平川

    即今陕西延安市西北西川河。《清一统志·延安府》 “龙尾水”条下:“《旧志》,西川水至(保安)县东南二十里,会小平川, 入肤施县界合延水。”

  • 虎坊园

    清初建,在北京外城虎坊桥西南。为清初著名学者徐乾学别业。

  • 赤乌镇

    又名瑞昌镇。即今江西瑞昌市。《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瑞昌县:赤乌镇“后汉建安中,孙权拒曹操于赤壁,使程普屯兵于此,时有赤乌之瑞,因名。唐曰赤乌场,五代南唐改置今县”。

  • 曹武市

    即今湖北京山县东曹武镇。《舆地纪胜》卷84郢州: 曹武市 “在京山县东四十五里。旧传魏武征孙权过此”。

  • 英州泊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 英州泊,“ 《志》 云: 其地有城址,中多水,相传昔置州于此。又西北五里为黑沙废县,即故英州附郭县也。元末,其地为水所圮,遂成平陆。今俗呼为雁门泊”。

  • 可渡河

    北盘江上源。在滇、黔两省交界处。《清一统志·大定府》:可渡河“在威宁州南九十五里。《(贵州)通志》:可渡河,在可渡站,流入盘江”。西江上源北盘江支流。在贵州省西部边境与云南省东境交界处。源于云南省宣威

  • 随州

    ①一作隋州。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并州置,治所在随县 (今湖北随州市)。隋大业三年(607) 改为汉东郡。唐武德三年 (620) 复改为随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汉东郡。乾元元年 (758

  • 阳岩山

    亦名丫髻山。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元丰九域志》卷9:阳山县有阳岩山。《舆地纪胜》卷92连州:阳岩山“在阳山县西十二里。《旧经》云, 日出光照此山,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