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渡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明史·刘綖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杨应龙遣子朝栋等 “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綖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 以万人伏营外,待鱼渡贼; 而别以一军策应”。
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播州土司杨应龙遣子朝栋等由鱼渡等三道而进,以迎四川总兵刘綎。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明史·刘綖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杨应龙遣子朝栋等 “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綖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 以万人伏营外,待鱼渡贼; 而别以一军策应”。
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播州土司杨应龙遣子朝栋等由鱼渡等三道而进,以迎四川总兵刘綎。
1948年7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益都、临朐二县析置,治郑母村 (今山东青州市东南郑母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52年撤销,并入益都、临朐、昌乐三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8年由益都县东北部尧西、香
在今江苏大丰县西南角。《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丁溪闸“在县东一百三里。即丁溪盐场也。又东北七里为少海、草堰二场,又东北百二十里曰白驹场,又北曰刘庄场,接盐城县界。天启二年,兴化知县边之靖修拦潮五闸。
一名江阳郡。东晋侨置于武阳县,属益州。治所在江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南朝梁为江州治。北周州郡并废。
一作濆泉。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春秋》: 昭公五年 (前537),“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又称泉。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沂南县西南。《左传》昭公五年(前537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辽置,为辽防城之一。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中游北岸。《辽史·地理志》:“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久废,辽人完之以防边患。东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 “皮被河出回纥北,东南经羽厥入
北宋置,属兰州。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四十五里。《宋史·地理志》: 京玉关“元符三年赐名,本号把拶桥”。元废。
周时为秦汧邑,襄公二年(前776)建都于此。春秋时秦宁公二年(前714)徙都平阳后置为县,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三里。秦属内史。汉属右扶风。西晋属扶风郡。北魏改名汧阴县。古县名。秦置(一说西汉置),治今
西晋改辽东郡置,属平州。治所在襄平县(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辖境相当今辽宁太子河以东以南,鸭绿江以西地区。后复为郡。西晋改辽东郡置,治襄平(今辽宁辽阳市)。后复为郡。
①春秋楚置,即今江西波阳县。《史记·楚世家》: 楚昭王 “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即此。秦置番县。②亦作蕃。藏文音译。指西藏远古某地区,或指吐蕃即西藏地区,或指大蕃即藏族聚居地区。(番p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