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子
即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南高庙子乡。清雍正十二年 (1734) 于此置丰川卫,乾隆十五年 (1750)废。三十三年 (1768) 设守备防守。
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城东南。高庙子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1735年设平川卫。清康熙年间建村,原名川营,后因山上建庙而更今名。农产小麦、莜麦、谷子、玉米等,畜产牛、马、羊、猪。110国道经此。
即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南高庙子乡。清雍正十二年 (1734) 于此置丰川卫,乾隆十五年 (1750)废。三十三年 (1768) 设守备防守。
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城东南。高庙子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1735年设平川卫。清康熙年间建村,原名川营,后因山上建庙而更今名。农产小麦、莜麦、谷子、玉米等,畜产牛、马、羊、猪。110国道经此。
即紫阳书院。在今江西上饶市区信江南岸黄金山上。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 改紫阳书院为信江书院。
一作阳湖。在今安徽长丰县南。《三国志·吴书·孙綝传》:魏甘露二年(257),“魏兖州刺史州泰拒(朱)异于阳渊,异败退,为泰所迫,死伤二千人”。在今安徽省霍邱县东北。三国魏甘露二年(257年),兖州刺史
从辽宁锦西 (今葫芦岛市) 至杨家杖子。长36.2公里。为北宁铁路支线。1940年动工修筑,次年通车。
亦作硚庄场。即今四川青川县(乔庄镇)。清道光《龙安府志》卷2: 硚庄场在平武县青川镇“东一百二十里”。1939年改置乔庄镇。1951年青川县由青溪镇迁此。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方舆纪要》卷105会同县:天塘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文昌县界天塘岭,流入境,下流达乐会县,合万泉江”。
北宋置,属同谷县。在今甘肃成县西。(1)在辽宁省大洼县东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坎,人口 4500。1935年海城县取“西部安宁”之意命名西安村,沿用至今。1951年属盘山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北中黄乡。《清一统志·黎平府》 “下铜鼓铺”条下:又有“中黄铺”等,“皆戍守处”。
北魏孝昌中置,属南兖州。治所在城安县(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魏孝昌中置,治考阳县(今河南民权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民权县一带。北齐废。
即喀喇和色尔。今新疆和硕县东榆树沟。清 《林则徐日记》: 道光二十五年 (1845) 二月初二日,“至河色尔台,又名榆树沟,此处有榆树数株,井水可饮。军台洁净,较前数台俱胜”。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双则红凹寨土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