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平陵

高平陵

①亦称高陵。俗称西陵。即曹操陵墓。在今河北临漳县邺镇西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 建安二十五年 (220) 正月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二月丁卯,葬高陵”。《河朔访古记》谓魏武高平陵 “在邺镇西南三十里”。

②三国魏明帝曹叡陵。在今河南汝阳县东北茹店村东南二里霸陵山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三年 (239) 一月,“癸丑,葬高平陵”。同书《三少帝纪》 裴松之注引孙盛之 《魏世谱》 曰: “高平陵在洛水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 大石山即霸陵山。

③东晋简文帝司马昱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简文帝昱高平陵 “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猜你喜欢

  • 文兰洞

    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方舆纪要》卷109东兰州:“《土夷考》:宋时韦君朝者居文兰洞,为土夷长,传子晏闹。崇宁五年内附,置兰州,以晏闹知州事,世其职。”

  • 邦水河

    一名剑河。在今贵州都匀市西。《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邦水河“自邦水司流入,南流为都匀河”。

  • 营道县

    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巢两水口。东晋改属营阳郡。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五年 (622) 为

  • 三岔口堡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 大石镇

    ①北宋置,属铜山县。在今四川中江县南石笋乡东。②金置,属繁畤县。在今山西应县大石口村。(1)古镇名。金以大石寨置,在今山西省应县东南大石口。《金史·地理志》繁畤“镇七:茹越、大石、义兴、麻谷、瓶形、梅

  • 鱼黄峒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南一百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 “泗洲镇” 条下: “ 《志》 云,州 (今桂阳县) 东百里有鱼黄洞,近江西大庾县界。正德中,群 ‘盗’ 结聚于此,土兵破灭之。洞中田连阡陌,皆膏腴

  • 比水

    即沘水。今河南西南部泌阳河及其下游唐河。《水经·比水注》:“比水又西, 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 又南入于比水。”即“沘水(1)”。

  • 杨村渡

    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二十五里。《宋史·虞允文传》: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败金人于采石矶,知其必至,“部分诸将,分海舟缒上流,别遣兵截杨林口”。即此。

  • 白石港水

    即今江西武宁县西南罗溪河。《清一统志·南昌府一》:白石港水“在武宁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小流山斜港,又修澧水源出大孤山,长田港源出牛皮洞,邓埠港源出杨港山,杨浦港源出严阳山,俱自县西南北流入修水”。

  • 河厉桥

    南北朝时吐谷浑建。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水经·河水注》: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