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凉山

高凉山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寰宇记》 卷161电白县: 高凉山 “在良德县,去州十里”。《舆地纪胜》卷117高州: 高凉山 “在郡东四十里。《经》云: 群山森然,盛夏如秋,因名”。《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高凉山在 “府东北九十里。旧属电白县,后改今属。《志》 云: 山本名高梁,群峰并耸,盛夏如秋,故改梁为凉。汉建安十六年,卫毅、钱博拒步骘于高要峡。毅死,博与其属亡于高凉,盖即此山云。或云: 汉高凉县,盖置于山下”。


在广东省高州市北。海拔241.9米。本名高梁,因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改名高凉。南坡有高凉庵旧址,庵前有试剑石,庵后有高约5米的观音石,庵右有泉,极清洌;北坡有石船,船头有脚印一对。山上绿树成阴,大可合抱。高凉太守冯宝夫人冼氏(隋文帝封谯国夫人)曾屯兵于此。


猜你喜欢

  • 垝津

    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战国策·魏策三》: “秦故有怀地刑丘、之城、垝津。”又作围津。见“围津”、“白马津”。

  • 丰远县

    北宋景德二年(1005)置,为铸铁钱监,属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宋建炎三年(1129)废。

  • 方与

    春秋时宋邑。战国属楚。在今山东鱼台县北古城集。《战国策·秦四》:“秦、楚之构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銍、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方与即此。春秋战国宋邑。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战国策·秦策

  • 要水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要水 “在县东北,亦曰清水,源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口流入境,至县西北又东入于潮河。汉要阳县以此名”。

  • 石涝池堡

    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在今陕西定边县南。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石涝池堡“宋盐池地,水卤不可饮。东有石涝池,人赖汲饮,故名。……今裁,并入定边营”。

  • 铁堂峡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天水乡。《方舆纪要》卷59秦州: “铁堂峡在天水废县东五里。汉姜维世居此峡,有铁堂庄,四山环抱。”

  • 制卤台 (臺)

    亦作制虏台。在今四川松潘县北。《明史·四川土司传》: 万历间,雪山国师喇嘛等 “围漳腊,守备张良贤破之。……又犯制台,良贤复击之”。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1 《边防记》:“又攻制虏台,前后斩首十

  • 焉耆镇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灭焉耆国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魏书·唐和传》: 与万度归讨焉耆,“后同征龟兹,度归令和镇焉耆”。即此。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唐末陷于吐蕃。在新疆维

  • 亦耳麻不莫剌山

    亦作伊拉玛博啰山。即今青海东南部阿尼玛卿山。《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译言腾乞里塔,即昆仑也。”

  • 丛台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为战国赵武灵王所筑。由数台相连,规模宏大。《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前187),“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