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山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 骑龙山 “以形似名。有黑龙泉,下流溉田”。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7慈利县: 骑龙山 “以形似名。有黑龙泉,下流溉田”。
在今江苏苏州市葑门十全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号“渔隐”,后荒废。清康熙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重建,借“渔隐”原意, 自比渔翁,故称网师园。乾隆间又圮,后瞿宗吉修葺,又名瞿园。光绪时恢复网师园
在今江西南部。为贡水支流。源出全南县西南赣、粤边境。东北流经龙南、信丰等县,至赣县茅店东汇入贡水。《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桃江水“在新丰县东。源出龙南县西南冬桃山。东北流会诸山所出太平、大龙等水。又
亦名回水铺、回龙镇。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回龙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中江县:回水铺“在县东二十里”。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马尾镇的马限山麓。清光绪十二年(1886)为纪念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阵亡烈士而建。有前后两进,正厅及两庑祀殉难官兵七百九十六人,前厅有石碑一方,记海战经过。祠西为墓园。1920年重修,将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附近。《元史·张弘范传》: 至元十六年 (1279),弘范攻占崖山,“ (张) 世杰走交趾,风坏舟,死海陵港”。即此。
即今安徽郎溪县西南八十里相子岭。明嘉靖 《建平县志》: 峡子岭 “群岭拥辏,为宣城、建平界”。
和硕特西右翼中旗的俗称。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
即泗水。别名清水。《宋书·沈攸之传》:泰始三年 (467),宋明帝遣沈攸之图淮北,“攸之以清泗既干,粮运不继,固执以为非宜,往反者七”。即此。
西汉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东汉属乐安国。西晋改利益侯国。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属齐郡。南朝宋废。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大同河入海处。《清一统志·广州府一》: 泥涌河 (今大同河) “源出百峰山,西南至广海卫烽火角入海”。在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镇东。清设广海营把总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