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炉山

香炉山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清光绪 《畿辅通志》 卷65: 香炉山 “在独石口东南一百八十里。产铝锡”。

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四十里云居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香炉山 “道书以为第七十一福地。有峰曰章仙峰。又有童井,深仅尺许,不溢不涸”。

③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元史·世祖纪》: 岁己亥年 (1259),“登香炉山,俯瞰大江”。《方舆纪要》 卷76汉阳府汉阳县: 香炉山在 “府西九十年。以形似名”。

④即今湖南平江县东九十里道岩山。《岳州风土记》 载: “香炉山岩在县东。下有老子祠。上有仙坛丹灶。有池,岁旱祈祷有应。有许旌阳试剑石。”

⑤又名香山。在今广东中山市南六十里。《清一统志 ·广州府》: 香炉山 “峰崖幽峻,东界白银水,南接岭山,有瀑布出焉”。

⑥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9庆远府宜山县: 香炉山 “在府西六十里德胜镇。其并峙者曰文笔山、屏风山”。

⑦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香炉山在 “县东北三十里。高千仞,中分一小山,形若香炉”。

⑧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缙云山。《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香炉山 “在巴县缙云山”。缙云山有香炉峰,为九峰之一。

⑨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明万历 《贵州通志》 卷13清平卫: 香炉山 “盘旋三重,壁立万仞,形如香炉。苗蛮据险为乱,正统十四年总督王骥克平之。正德十二年复叛,参议蔡潮克平之”。


(1)古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西南。蒙古宪宗九年(1259年)忽必烈取道黄陂,登香炉山,俯瞰大江,即此。(2)今山名。在贵州省凯里市城西。因四周石崖崭绝、叠垒三层,顶平腰束,形似香炉,故名。海拔1234米,仅有一径可盘旋而上。山上有历代苗族起义军营盘遗址、明崇祯时建石拱城门以及清光绪时的“黔阳第一山”碑刻等古迹。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方圆百里的苗族人云集于此举行爬山节活动。


猜你喜欢

  • 崔黄口

    即今天津市武清县东北四十一里崔黄口镇。道通宝坻县。清康熙年间设汛守备于此,后又设把总驻此。

  • 湖耳洞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明洪武三年 (1370) 改为湖耳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湖耳。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名湖耳长官司。

  • 伏城驿

    在今河北正定县北。《清一统志·正定府二》:伏城驿“在正定县北四十里,旧有驿丞,今裁”。

  • 谷罗镇

    金置,属河阳县。即今河南孟县北二十里罗状村。

  • 秀岩山

    在今云南施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8施甸长官司:秀岩山在“司(旧治)东南二里。岩下出泉,注于小罗窑河,北流经峡口洞而入澜沧江”。

  • 界首集

    即今安徽界首市。清光绪 《大清帝国全图》: 安徽太和县西北有界首集。1946年设界首县于此。旧名界沟。即今安徽省界首市。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刘锜追击金兀朮至此,划沟为界,故名。

  • 耸关

    明置, 属龙里卫。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龙丛街。《清一统志·贵阳府》: 陇耸关 “在龙里县东二十里。 陇耸一作哝耸, 又作嵸。 《黔记》: 自东门外东关哨二十五里至嵸哨,

  • 方山县

    ①北周改横山县置,属六合郡。治所在今江苏六合县东,以方山名县。隋开皇四年(584)省入六合县。②隋大业三年(607)改良泉县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二十八里方山村。因方山为名。唐属石州,贞观

  • 禁峪关

    又称小关、禁峪口。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去旧潼关十里。《资治通鉴》: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胡三省注: “小关在潼关之左,唐时谓之禁谷。” 《清一统志·同州府》: 禁峪关 “在潼关厅南十里,即禁山谷

  • 凤县

    明洪武七年(1374)降凤州置,属汉中府。治所即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50年迁驻双石铺(今凤县)。在陕西省西部秦岭山区,西邻甘肃省。属宝鸡市。面积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