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山
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北。《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风穴山“在汝州东北二十里。上有风穴。宋李廌有诗。吴几复隐此。旧有吴公祠、读书庵、雅才亭,俱废”。
在今河南汝州市东北。《明一统志》卷30南阳府:风穴山“在汝州东北二十里。上有风穴。宋李廌有诗。吴几复隐此。旧有吴公祠、读书庵、雅才亭,俱废”。
北魏永安二年(529)置,治所在东武县(今山东诸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诸城、胶南等市地。北齐改高密郡。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置,治诸城县(今山东诸城市)。属胶州。辖境相当今山东省诸城市一带。后废。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二十三年 (1390) 改置都匀卫。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为桐梓河源之一。《明一统志》 卷72播州宣慰司: 斋郎水 “在宣慰司(今遵义市) 北二百里。源出蒿芰里楚米坡,经小溪里入泸州合江,会蜀江。古有苗斋郎者居此,因名”。
故地在今印度西南沿岸奎隆一带。即《岭外代答》和《诸蕃志》记述之故临国。明费信《星槎胜览》有“大㖵喃国”、“小㖵喃国”,其释文尽本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小啰南”条。《明史·外
五代方镇名。后唐置,治所在应州 (今山西应县),后地入契丹,废。《新五代史· 职方考》: “应州故属大同军节度,唐明宗即位,以其应州人也,乃置彰国军。”五代方镇名。唐置,治应州(今山西应县)。后地入契
①秦、汉称胡苏亭。即今山东宁津县西南二十五里保店镇。隋初置胡苏县于此。唐改临津县。北宋废临津县,改称保安镇。②北宋置,属永城县。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金尝移砀山县治此。元至元中,复还旧治。③
原拟由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长约1000公里。1937年动工修建,1939年自株洲经湘潭修至蓝田 (今涟源)。长约175公里。因日本侵华战争形势恶化,旋即被拆毁。此路至1972年才全部修成。自湖南省株洲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北三十里辰时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深州图:东北有辰时村。
亦名口外。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包括今内蒙古及蒙古国地。我国长城关隘多以口为名,如河北之古北口、喜峰口、张家口,山西之杀虎口等,故有口北之名。又称口外。泛指长城以北地区。我国长城关隘多以口为名,如古北口
即今江西崇仁县南相水西岸罗坊。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抚州府崇仁县有 “罗坊汛”。(1)在今江西省丰新县西,南潦水北岸。明、清属南昌府。(2)在今江西省南丰市南。清属南丰县。有巡检司驻防于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