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颍川郡

颍川郡

①秦始皇十七年 (前230) 置,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改为韩国。六年 (前201) 复为颍川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徙治许昌县 (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西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徙治长社县 (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武定七年 (549) 徙治颍阴县 (北齐天保初改长社县,今许昌市),为郑州治。北周为许州治。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颍川郡。唐初改为许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颍川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许州。东汉中平初黄巾军在此起义。

②东晋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 (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南朝宋属南豫州。南齐复属豫州。后废。

③南朝宋景平元年 (423) 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 (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北魏太和六年 (482) 移治奇頟城 (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临颍二县地。因在郑州颍川郡南,又称南颍川郡。《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南径奇頟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 即此。北齐天保七年 (556) 改为临颍郡。

④南朝梁侨置,属颍州。治所在许昌县 (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置,治所在黄城戍 (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县地。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为下蔡郡。

⑥北齐改淮阳郡置,属谯州。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境。隋开皇初废。


(1)战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置,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以颍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东魏武定时移治颍阴县(北齐改长社县,隋改颍川县,唐又改长社县,今许昌市)。北齐改为临颍郡。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官。东汉中平初波才的黄巾军于此起义。(2)南朝宋侨置,治今安徽省巢湖市东南,属南豫州。南朝齐属豫州。后废。


猜你喜欢

  • 托吾儿河

    即他鲁河。今嫩江支流洮儿河。元代作托吾儿河。

  • 晴隆县

    1941年改安南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清咸丰 《兴义府志》 卷11载: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崔巍峭拔,为县治诸山之祖脉”。俗呼为晴龙山。县以此山得名。在贵州省西南部。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 仑头

    即轮台。汉西域国名。国都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三十里。西汉武帝时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灭。《史记·大宛传》:“贰师后复行,兵多,而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屠之。”又作轮台。在今新疆

  • 董家冈

    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南董冈乡。旧属合肥县。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合肥县西南有董家冈。

  • 管溪

    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管溪 “在县东五十里。源出括仓山,经管溪官山下,又西流入于好溪”。

  • 峰溪

    即丰溪镇。在今湖北竹溪县南九十八里。清魏源 《圣武记》 卷10: “竹溪以峰溪为要隘。”

  • 白石水村

    即今广西浦北县西南白石水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合浦县图:北有白石水村。

  • 瓦冈集

    即今河南确山县西瓦冈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瓦冈,在邑正西四十五里”。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虎林山

    ①一名祖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城区西北武林门内。为一小土山。宋 《淳祐临安志》 卷8:“虎林山,《旧经》 云: 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半里。今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高士堂后土阜是。” 《咸淳临安志》卷22引杨至质

  • 芒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二十六里小城子。西汉属沛郡。东汉建武中改为临睢县。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属沛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为侯国。东汉建武中改为临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