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泥岭

青泥岭

又名泥功山。在今甘肃徽县南。为陇入蜀要道。《元和志》 卷22长举县: “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杜甫 《泥功山》诗: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新五代史·王建传》: 武成三年 (910)岐王李茂贞侵蜀,蜀将王宗侃等与之 “战于青泥,宗侃败绩”。北宋乾德二年 (964) 灭后蜀,取青泥关路。皆此。


古山名。在今甘肃省徽县南。为关中、陇西入蜀交通要道。以岭高多雨,道路泥泞得名。唐李白《蜀道难》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五代蜀在此置关戍守。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取青泥关路灭蜀,即此。


猜你喜欢

  • 大农湖

    在今浙江诸暨市城内。《隋书·地理志》:会稽郡诸暨县“有大农湖”。《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三湖“在城中近郭……或曰:即唐时大农湖也”。

  • 卓儿河地面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驻地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西南绰儿河。后废。

  • 江都国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置,治所在广陵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元狩六年(前117)改为广陵国。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置,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区西北蜀岗)。元狩二年(前121年)改为广陵郡。

  • 仁寿镇

    即今福建顺昌县北仁寿镇。明洪武初置有巡司。清时顺昌县丞驻此。在福建省顺昌县北部。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仁寿,人口4080。因驻地位仁寿溪东岸而得名。曾名仁阳。宋设巡检司,清置县

  • 柏坊

    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三十六里柏坊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柏坊 “元至正间,红巾寇 (按指对农民起义军的侮称) 起,县人王汝荣督义兵万人守御”。即此。

  • 密崖山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五十里,太平湖北岸。《方舆纪要》 卷28太平县 “陵阳山” 条下:“稍东曰密崖山。冈峦连亘二十里,至此两崖对峙,下瞰深溪,径道险绝。一名密王关。”

  • 洒 (灑)洞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洒洞山“在司 (今洪州镇)西南。下有泉,曰洒洞泉,亦名神泉。明初俞海克蛮贼于此”。

  • 扶莱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属窦州。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扶莱县“以扶莱水名之”。贞观中废。乾封中复置,属禺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

  • 福州市

    1946年改林森县 (旧闽侯县) 城区及近郊置,为福建省会。即今福建福州市。简称榕,别称榕城。在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临台湾海峡。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153平方千米(市辖区1015平方千米)。人

  • 金鸡站

    元置,属藤州。在今广西藤县西南。明改为金鸡驿,后废。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南金鸡。明改为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