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龛县
隋大业十二年 (616) 升隆龛镇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旧唐书·地理志》: “隆龛山在县西三里。” 县以山名。唐属普州,先天元年 (712) 改为崇龛县。
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升隆龛镇置,治今重庆市潼南县西崇龛,属资州。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崇龛县。
隋大业十二年 (616) 升隆龛镇置,属资阳郡。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旧唐书·地理志》: “隆龛山在县西三里。” 县以山名。唐属普州,先天元年 (712) 改为崇龛县。
古县名。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升隆龛镇置,治今重庆市潼南县西崇龛,属资州。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崇龛县。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里河,注入黔江处为武宣县故址(今旧县村)。《明史·地理志》 武宣县:“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清一统志·浔州府》“新江”条:“又阴江、东乡江,源出东乡,皆南流入潭江。”
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北四十里顾县镇。《旧唐书·地理志》 岳池县: “初治思岳池,开元二十年移治今所。”
即今四川安岳县南一百三十里元坝镇。清道光 《安岳县志》 卷7: 圆坝场 “在治南 一百三十里”。
即今云南彝良东北牛街镇。《清史稿·地理志》:镇雄州西北有“牛街”。集镇名。(1)在云南省洱源县北部。牛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740。相传明初这里已形成集市,村因逢丑日为集,丑为牛,故名。产稻、蚕豆
泛指长江以北。古代一般指唐淮南道、宋淮南路地,辖境较广。近代则多专指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北。唐、宋时一般用指江淮之间淮南道、淮南路地。明时又有泛指长江以北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者。王士性
①北宋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五十里大湾乡武家坪。熙宁四年(1071)废,五年于此置张义堡。②在今四川高县北。《方舆纪要》卷70高县:安边堡“在县城北。《志》云:其地当兴、珙、筠三县之要道。永乐
唐贞元十二年(796)置,属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镇安附近。后废。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置,治今越南安沛省镇安附近。后废。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五年(1706),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旗)贝勒建,清廷赐名广福寺,俗称贝勒庙。因贝勒庙转音为百灵庙。或以为当地盛产百灵鸟,
1932年改勐卯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在今云南瑞丽市西南四十八里弄岛。民国《云南行政纪实》: “境内有瑞丽江,因以命名。” 1952年撤销,改置瑞丽县。1935年由腾冲县析置,治今云南陇川县西北腊
在今湖北黄州市南长江滨。北宋王禹偁《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齐安,郡名也。永兴,院额也。盖僧耆故老通而呼之,遂以为常耳。唐时旧州在齐安河上。《院录》云:因剌史杜仆射以白云观建为斯院。……其后随郡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