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隆平县

隆平县

①即崇平县。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隋书·地理志》 作“隆平”。

②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大业初属交趾郡。唐武德四年(621) 为隆州治。贞观元年 (627) 属交州。先天元年 (712) 改为太平县。

③北宋开宝二年 (969) 改昭庆县置,属赵州。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熙宁六年(1073) 废为镇。元祐元年 (1086) 复置,属赵州。大观二年 (1108) 移治今隆尧县。金属沃州,元复属赵州。明洪武初废,十三年 (1380) 复置。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7年撤销,并入隆尧县。


古旧县名。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改昭庆县置,治今河北省隆尧县。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临城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赵州。金属沃州。元仍属赵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省入柏乡县,十三年复置。仍属赵州。清初改属正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赵州。1947年解放后撤销,与尧山县合并改为隆尧县。


猜你喜欢

  • 礼义城

    南宋宝祐三年(1255)为抗蒙元建,迁渠州治此。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六十里汇西乡渠江东岸洪溪村礼义山。《元史·杨文安传》:中统元年(1260),“攻礼义城,杀伤甚众,夺其粮船,绕出通川”。即此。今古城尚存

  • 阿鲁兀纳么连

    又译额而古涅、也儿古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明实录》:永乐五年(1407),“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么连”意为河。

  • 故市

    ①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东汉建安五年 (200),曹操烧袁绍军车辎重于故市,即此。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固市镇。《资治通鉴》: 唐天复元年 (901),“ (朱) 全忠自故市引

  • 汉玫县

    南齐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后废。

  • 杜姥宅

    在六朝台城南掖门外,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乾河沿南。《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帝立,宁康二年,以后母裴氏为广德县君。裴氏名穆,长水校尉绰孙,太傅主簿遐女……初穆渡江,遂享荣庆,立第南掖门外,世所谓杜姥宅云

  • 梁期县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磁县东北。三国魏废。《水经· 浊漳水注》: “漳水又东径梁期城南。《地理风俗记》 曰: 邺北五十里有梁期城,故县也。汉武帝元鼎五年,封任破胡为侯国。晋惠帝永兴元年骠骑王浚遣

  • 鄂锡们卡伦

    亦作倭西门。清光绪十二年 (1886)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鸥浦乡北鸥浦村。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33黑河所属卡伦: “倭西们,距安干一百十六里,多平原可垦之地。” 1929年于

  • 善稻

    即善道。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公羊传》 作 “善稻”。即“善道”。

  • 大峰山

    ①即今福建平和县西南大峰山。《方舆纪要》卷99平和县“三平山”条下:“又大峰山,亦在县东南,县之镇山也。一名大峰崎山。高峻巉岩,石峰凡十有七, 自山麓至巅,可五十余里。登陟一望,远近城邑悉在目前。商舶

  • 丁家坳

    即今四川璧山县西南丁家镇。清同治《璧山县志》卷1:丁家坳在“县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