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陉山

陉山

①即井陉山。在今河北井陉县北。《穆天子传》卷4:“至于鈃山之队”(《史记索隐》引作“陉山之隧”)。《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陉山在“县(今城关镇)东北五十里。井陉之险,为河北、河东之关要。今县境诸山错列,大约与陉山相连接,俱太行之支陇也”。

②一作陉。在今河南偃城县东。《战国策·韩策一》:苏秦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南有陉山”。《史记·魏世家》:襄王六年(前313),“魏伐楚,败之陉山”。《正义》引《括地志》谓:“陉山在郑州新郑县西南三十里。”或以为应在今湖北、河南交界处。


春秋楚地。其地一说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一说在今新郑市西南。《春秋》僖公四年(前656年):公会齐侯等伐楚,“次于陉”;《史记·魏世家》:襄王六年(前313年),“魏伐楚,败之陉山”。皆即此。


猜你喜欢

  • 黑山县

    1914年改镇安县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在小黑山 (今辽宁黑山县)。民国 《黑山县志》 序:“黑山古名镇远堡,后改小黑山。” 县以此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在辽宁省中部。属锦州市。面积2436平方千

  • 任各庄

    即今河北丰润县南三十里任各庄镇。清光绪《滦州志》图:西南有任各庄。

  • 定辽左卫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明末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属辽东都司。后废。

  • 恭水

    即共水。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里恭水涧。源于中条山南麓,南流入黄河。《方舆纪要》 卷41芮城县: 恭水 “源出甘枣山,流入大河”。

  • 楚木尔的城

    一作楚玛尔德宗。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七十里曲木底。《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 “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喇萨西南二千四百九十余里。其所属有冲龙、则布龙、楚木尔的三城。”

  • 刘口

    即刘家口。又名刘口集。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刘口乡。旧属山东曹县, 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赤延县

    1934年4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靖边县析置,治青杨岔(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1935年9月改名靖边县(东靖边)。1937年8月与新城、横山二县合并为靖横县。不久复名靖边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

  • 碗口沟

    即今吉林柳河县西南一统河东安口镇。《清史稿·地理志》 柳河县: 官商路 “西南由碗口沟赴兴京”。

  • 斥丘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成安县东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注:师古曰“阚骃云:地多斥卤,故曰斥丘”。北齐废。②唐天祐二年(905)改成安县置,属相州。治所即今河北成安县。五代唐复名成安县。古县

  • 叠石山

    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明一统志》 卷84庆远府: 叠石山 “在忻城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②在今浙江衢县南。《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叠石山 “在府南四十里,以层岩累叠而名”。③在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