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哈达摩岩刻石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崖上。系明代遗迹。有两处,均记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在此造船及建龙王庙事。《明宣宗实录》卷90:宣德七年(1432)五月“比遣中官亦失哈等往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指此。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崖上。系明代遗迹。有两处,均记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在此造船及建龙王庙事。《明宣宗实录》卷90:宣德七年(1432)五月“比遣中官亦失哈等往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指此。
东魏天平元年(534)改颍川郡置,治所在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县东北许田)。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析颍川郡置,治许昌县(今河南许昌市东北许田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元置,治所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五十里美坪峒。至正末废。明永乐四年 (1406) 复置,属九溪卫。清雍正七年 (1729) 废。元置,治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北。属岳州。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桑植县一带。至正末废。明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
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后陷于吐蕃。古县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属凉州。后废。
在今安徽芜湖县 (湾沚镇) 西北。清康熙《太平府志》 卷4芜湖县: “易太圩,宋崇宁间属易俗乡十八九都。”北宋崇宁中筑,在今安徽省芜湖市(湾沚镇)西北。属芜湖县。
①即率水。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元和志》 卷28休宁县: 渐江 “一名浙江,源出县东南横鄣山,东流经歙县,又东南入睦州界”。此以率水为浙江正源,混称此水为 《汉书·地理志》 之渐江及《山海经》 之浙江
西汉置,属北海郡。当在今山东东境。东汉省。西汉元帝封胶东顷王子歙置。治所无考,汉属北海郡,当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北部地区。东汉废。
即宁。又名修武。今河南获嘉县治。《续汉书 ·郡国志》 修武县: “有南阳城。” 《水经·清水注》: “修武,故宁也,亦曰南阳矣。马季长曰:晋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
①在今四川筠连县南。《方舆纪要》卷70筠连县: 亭台山在 “县南二十五里。山形壁立,状若亭台”。②又名台山、荆山。在今甘肃灵台县北。《魏书· 地形志》 泾州赵平郡鹑觚县: “有亭台山。”
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三港水“在县治东南。自金溪县北流入县界,其上源合白莲、青田二港, 因名。绕县东,又东北入安仁县境,会锦江而达余干县之龙窟河”。《清一统志·抚州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