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厅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
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直隶广东省。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阳春、恩平三市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县。
清同治九年(1870)改阳江直隶州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等市县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升为直隶州。
清同治五年(1866年)升阳江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江市。直隶广东省。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阳春、恩平三市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县。
在今湖南衡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80衡山县: 岳津镇 “在县城南,临湘江。有巡司戍守”。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台湾县。日本占领期间于1896年设台中县,以位于台湾岛中部而名。此后先后改设台中厅、台中州。1945年改设台中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中市。1950年迁治丰原镇(即今台
在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21汾州: 源祠水 “平地涌出,西入汾河。上有祠,故名”。
一作济隆城。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唐代始有吉隆之名。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吉隆宗。“吉隆”,藏语意为舒适村。1960年与宗嘎宗合并设吉隆县,驻宗嘎。
在今湖北新洲县西南长江边。《方舆纪要》卷76黄州府黄冈县 “华山” 条下: “其东有武矶山亦临江。相传黄祖屯兵阳逻,蒐武其上。” 《元史·伯颜传》: 南宋末,伯颜 “遣万户阿刺罕以兵拒沙芜口,逼近武矶
即今湖南汨罗市境之汨罗江。《水经·湘水注》:“湘水又北,汨水注之。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西南径吴昌县北……又西径罗县北……水亦谓之罗水。……汨水又西径汨罗戍南,西流注于湘。”《史记集解》引应劭曰:“汨水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南潘桥镇。《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 岷冈山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峰峦峻拔,潭谷深邃”。
①唐永隆二年 (680) 置,为思唐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北一百四十里马练瑶族乡。后又为武郎郡治。北宋开宝四年 (971) 为思明州治。五年 (972) 州废,属浔州。嘉祐二年 (1057) 省入平
①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桑干河南岸。《魏书·太宗纪》:神瑞二年(415),“至广宁,登历山”。《太平御览》卷45引《后魏舆地图风土记》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②即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