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山
又名长平山、照山、峨头岭。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与苍溪县交界处之长林山。《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长宁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上平下险,其上有池,清澈不竭。宋王智于此筑城据守,后王昭因其遗址立寨,驻兵保障”。《元史·宪宗纪》:八年(1258)十月,“庚子, 围长宁山,守将王佐、裨将徐昕等率兵出战, 败之”。即此。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入蜀,宋人戍守于此。
又名长平山、照山、峨头岭。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鹤龄镇与苍溪县交界处之长林山。《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长宁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上平下险,其上有池,清澈不竭。宋王智于此筑城据守,后王昭因其遗址立寨,驻兵保障”。《元史·宪宗纪》:八年(1258)十月,“庚子, 围长宁山,守将王佐、裨将徐昕等率兵出战, 败之”。即此。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入蜀,宋人戍守于此。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于全宁路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永乐元年(1403)废。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于元全宁路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属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1403
1916年依原边东、边西两道区域合并改置,属川边特别区域。治康定县(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金川、大渡河以西,西藏巴青、索县、比如、嘉黎、工布江达、林芝、墨脱以东地区。1925年改属西康特别区
夏代国名。在今河南滑县东。《左传·襄公四年》: 魏绛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杜注: “鉏,羿本国名。” 《寰宇记》 卷57卫南县: “故鉏城在县东十五里。”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东汉废。西汉武帝封城阳顷王子霸置。治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属琅邪郡。东汉省。
①唐如意元年 (692) 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景云元年 (710) 改名会昌县。②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隆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神龙元年(705) 复改为
蒙古名乌兰巴尔哈孙。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南六十二里大红城乡。民国《绥远通志稿》卷2:和林格尔县第二区驻大红城镇。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门外,跨抚河上。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是一座石桥。嘉泰中重建。明嘉靖年间再次重建。
即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汾市乡。《清一统志·桂阳州》: 濆市 “在临武县东三十里”。
①在今安徽歙县东北,接浙江临安县界。《方舆纪要》 卷28歙县: 昱岭在 “县东南百二十里,接杭州昌化县界,为往来孔道。旧有昱岭关”。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六十里浙、皖二省界上。《明史· 胡大海传》:
即擎雷山。在今广东雷州市南。《寰宇记》卷169雷州海康县: 惊雷山 “在县南八里。雷震破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