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
①又名锦江。在今福建建阳市东。《方舆纪要》 卷97建阳县: 锦溪 “ 一名交溪。其源有二: 一自崇安县之崇溪,合武夷水流入境; 一出县西毛虚漈山,交注于东山下,南流达于建溪”。《清一统志·建宁府》 引 《旧志》: “相传古有织锦者于此濯锦,故名。”
②在今浙江临安县南。一名石镜溪。《方舆纪要》卷90临安县: 锦溪 “即苕溪之支流也,东流至独山,合于南溪,流二十八里入余杭县界。溪广处几数十丈,盈涸无时,不通舟楫”。今入青山水库。宋苏轼有 《锦溪》 诗。
①又名锦江。在今福建建阳市东。《方舆纪要》 卷97建阳县: 锦溪 “ 一名交溪。其源有二: 一自崇安县之崇溪,合武夷水流入境; 一出县西毛虚漈山,交注于东山下,南流达于建溪”。《清一统志·建宁府》 引 《旧志》: “相传古有织锦者于此濯锦,故名。”
②在今浙江临安县南。一名石镜溪。《方舆纪要》卷90临安县: 锦溪 “即苕溪之支流也,东流至独山,合于南溪,流二十八里入余杭县界。溪广处几数十丈,盈涸无时,不通舟楫”。今入青山水库。宋苏轼有 《锦溪》 诗。
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思陀甸长官司: 思陀山 “在司治 (今县西南大新寨) 东。山顶平夷,有思陀寨遗址”。
一作釜头湖。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清一统志·武昌府》: 斧头湖 “汇嘉鱼、咸宁诸县水,至金口入江”。又称东湖。湖形似斧,旁有斧头山,故名。在湖北省武汉、嘉鱼、咸宁三市县间。由斧头湖、枯竹湖、东湖、向阳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清河县:“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四围高阜,水潴其中,雨潦涨溢,则注于大清河。”
①一名桥水。在今河南宝丰县南及平顶山市西。《水经·滍水注》:“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径应山北,又南径应城西……谓之应水,又东南流注于滍。”②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芦洪江。《水经·湘水注》:
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升魏州置,治兴唐、贵乡二县(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后晋天福二年(937)改名广晋府。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勗即帝位于魏州,升魏州置兴唐府,治兴唐、广晋二县(在今
在今贵州岑巩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 养苗溪 “洞出岩洞中,有巨石障流,土人架木槽引以灌田”。
①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北。《清一统志·南安府》:天竺山“在大庾县东北六十里,与丫山相对。岩壑延亘,林木茂郁。东有月峰,奇秀特出”。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淳祐临安志》卷8:“既来自天竺,故以名焉。”《宋史
一名万胜堆。在今四川德阳市北二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9德阳县:“(鹿头山下)有龟胜山道场,乃高崇文破刘辟处。初,辟据鹿头关,高与之对垒屯营,有神龟由壁门来,蹲于牙旗之下,公命投之远涧。翌日复至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广东博物馆内。1924年1月孙中山在此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旧地原为广东师范学堂钟楼,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即浯溪。今湖南祁阳县西南之浯溪。唐上元中元结罢道州归,爱其山水,因家焉。亦名漫郎宅。《方舆胜览》卷25引宋陈衍《题浯溪图》云:“元氏始命之意,因水以为浯溪,因山以为吾山,作屋以为吾亭。三吾之称,我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