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井山
①在今安徽铜陵市狮子山矿区。《元和志》卷28南陵县: 铜井山 “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李白 《答杜秀山五松山见赠》: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指此。
②一名铜官山。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寰宇记》 卷128全椒县: “铜井山在县西七十里,上有铜井。”
③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50商城县 “铁林山” 条下: 铜井山 “上有古井,以铜作口,引流西南出,为考溪十八道河”。
①在今安徽铜陵市狮子山矿区。《元和志》卷28南陵县: 铜井山 “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李白 《答杜秀山五松山见赠》: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指此。
②一名铜官山。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寰宇记》 卷128全椒县: “铜井山在县西七十里,上有铜井。”
③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50商城县 “铁林山” 条下: 铜井山 “上有古井,以铜作口,引流西南出,为考溪十八道河”。
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南纱縠街。为北宋苏洵及子苏轼、苏辙故居。《明一统志》卷71眉州:三苏祠“在州西南,即苏洵故宅。元建为祠。本朝洪武间重修”。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重建,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渭河北。《水经·渭水注》: 白渠 “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寰宇记》 卷29下邽县: “金氏陂在县东南二十里。按《舆地志》 云,汉昭帝时,车骑将军金日¥
一名龙头壁。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寰宇记》卷46闻喜县:龙头壁“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在县东北二十八里”。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乌撒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置威宁府。
五代方镇。后唐改岐静胜军置。治所在耀州 (今陕西耀县)。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唐改静胜军置,治耀州(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辖耀州(梁改崇州)、鼎州(梁改裕州)。北宋初废。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八十里, 长江西岸之蛟矶山。 《方舆纪要》 卷26无为州:矶山 “在州东百五十里,独立大江中,东西往来,道经其下,盖与芜湖县接界”。
即今安徽长丰县西南吴山镇。清乾隆《寿州志》卷1:吴山庙“离城一百三十里”。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方舆纪要》 卷47临颍县: “临颍驿,今在县治西。明初置。”
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陶城铺。《春秋》: 桓公十年 (前702),“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杜注: “桃丘,卫地。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 《方舆纪要》 卷33载: “汉高封功臣刘襄为桃侯,
即今四川兴文县东境之古宋河。《方舆纪要》 卷73九姓长官司: 通江溪在 “司南十五里。源出贵州界,流入境,东北出,会于江门峡。一名落卜姑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