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炉山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境。原属霍山县,1936年成立岳西县时划入岳西县。《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铁炉山在 “县东南九十里。俗传仙人铸丹处。鼎炉之址犹存,今居民多于其下为铁冶,铸农具”。
②在今云南昭通市东。《明一统志》 卷72乌蒙军民府: 铁炉山 “在府治东。山形如炉”。
③在今甘肃宕昌县东。清乾隆 《甘肃通志》 卷6秦州两当县: 铁炉山 “在州北二百里。明嘉靖十三年,回夷马兴据此作乱,巡抚黄臣讨平之”。
天路山的俗称。
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境。原属霍山县,1936年成立岳西县时划入岳西县。《方舆纪要》 卷26霍山县: 铁炉山在 “县东南九十里。俗传仙人铸丹处。鼎炉之址犹存,今居民多于其下为铁冶,铸农具”。
②在今云南昭通市东。《明一统志》 卷72乌蒙军民府: 铁炉山 “在府治东。山形如炉”。
③在今甘肃宕昌县东。清乾隆 《甘肃通志》 卷6秦州两当县: 铁炉山 “在州北二百里。明嘉靖十三年,回夷马兴据此作乱,巡抚黄臣讨平之”。
天路山的俗称。
①即今山东潍坊市东南二十里铺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潍县东有二十里铺。民国《潍县志稿》卷6:二十里堡街“距城二十里”。②即今河南荥阳市东二十里铺乡。民国《续荥阳县志》卷1:县城东有二十里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建德府置,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属江浙行省。治所在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
明置,属打冲河中前千户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明史·四川土司传》:四川都指挥使瞿能平月鲁帖木儿叛,“能还攻天星、卧漂诸砦,皆克之”。即此。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白马藏族乡。后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四川省平武县西北。属松潘卫。后废。
即今浙江德清县老县城东南乾元山。《南齐书·沈驎士传》:驎士“隐居余不吴差山”。即此。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台州置,至元二十一年(1284)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二市及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五县地。明洪武初改台州府。元末方国珍于此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宝盖山 “在丹徒县西四里。有茅山道院”。②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宝盖山。明 《寰宇通志》 卷46泉州府: 宝盖山 “在晋江县南。上有石塔 (姑嫂塔),宏壮耸拔
一名白虎矶、白浒矶。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长江南岸。《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径白虎矶北。山临侧江濆。”明代山下有白浒镇,置巡司于此。
唐长寿二年 (693) 改唐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神龙元年 (705) 复为唐昌县。古县名。武周长寿二年(693年)以唐昌县改名,治今四川省郫县西北唐昌镇。属彭州。唐神龙元年(7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口镇。《水经·洭水》: 洭水 “南出洭浦关为桂水”。《元和志》 卷34浈阳县: “洭浦故关,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山谷深阻,实禁防之要地也。”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此地山谷深阻,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