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川镇
即今山西高平县西野川乡。《清一统志·泽州府》: 野川镇 “在高平县西南二十里”。
在山西省高平市中西部。面积93.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野川,人口2760。地处许河谷地,土肥草绿,地旷人稀,故名野川。1949年属高平县三区。1956年建野川乡,1958年属晋城县高平公社。1961年改野川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置镇。2001年杜寨乡并入。产小麦、玉米、谷子。有煤矿和炼铁、铸造、水泥、粮食与食品加工等厂。有公路通市区。有关帝庙唐代经幢、东岳庙泥塑。
即今山西高平县西野川乡。《清一统志·泽州府》: 野川镇 “在高平县西南二十里”。
在山西省高平市中西部。面积93.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野川,人口2760。地处许河谷地,土肥草绿,地旷人稀,故名野川。1949年属高平县三区。1956年建野川乡,1958年属晋城县高平公社。1961年改野川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置镇。2001年杜寨乡并入。产小麦、玉米、谷子。有煤矿和炼铁、铸造、水泥、粮食与食品加工等厂。有公路通市区。有关帝庙唐代经幢、东岳庙泥塑。
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白水市”条下:“又大营废驿,在县北五十里。岳武穆尝驻兵于此。今为大营铺。”
亦作辋子河。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之昭苏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有辋子河。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逾济罔子河,河之广度五步,诘曲蛇行,西南与骆马会。”即“辋子河”。
即少华山。在今陕西华县东南。与华山(太华)峰势相连,而山峰稍低。《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 曰小华之山”。郭璞注:“即少华山。”(1)古山名。又称少华山。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南。与华山(太
在今贵州镇远县城北。《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县:石崖山“石高百仞,屹立如屏,亦曰石屏山,郡之镇山也。山半有石窦,久雨窦中水出,其明如虹,则江必溢,居民候此以避水。山右有路,旋绕屈曲,名九曲冈。《志》云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墈下河。《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丰县:永丰乡水“在县南。出兴国县境,北流经县界入于恩江”。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寺前。唐陆羽《游慧山寺记》曰:“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 以备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寺中有方池,一名千叶莲花池,一名塘,一名浣沼。”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大兴堡。《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大兴堡在“卫西六十里,又西与宁远卫接界。堡北有新庄子可屯兵”。
即今四川营山县。《寰宇记》 卷139朗池县: “大历五年遭狂贼焚烧,自后权置行县,未立城壁。贞元元年移于营山歇马馆为理,即今县是也。”
即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建昌路 (今四川西昌市)。《元史·地理志》 建昌路: “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
①汉以前大河 (河水) 的别称。《战国策·燕策》: 苏代说燕王: “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 《史记·高祖本纪》: 齐 “西有浊河之限”。皆指黄河。②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清 一统志·徐州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