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宜楚藏布河
即今西藏昂仁县东北之美曲藏布。《清一统志·西藏》: 鄂宜楚藏布河 “源出章阿布林城西北 一百八十里扎木楚克池,南流百余里,入龙冈浦池。又有三水西来,会流为达克楚河。又东流一百八十余里,至穆克布查克萨木马桥北,受北来之鄂宜楚河,为鄂宜楚藏布河。又东南流六十余里,入雅鲁藏布江”。
即今西藏昂仁县东北之美曲藏布。《清一统志·西藏》: 鄂宜楚藏布河 “源出章阿布林城西北 一百八十里扎木楚克池,南流百余里,入龙冈浦池。又有三水西来,会流为达克楚河。又东流一百八十余里,至穆克布查克萨木马桥北,受北来之鄂宜楚河,为鄂宜楚藏布河。又东南流六十余里,入雅鲁藏布江”。
在今辽宁西丰县北,为赡河与叶赫河的分水岭。《清一统志·吉林一》:达喜穆鲁山“在(吉林)城西南五百十里。周四十余里”。光绪《吉林通志》卷18伊通州:达喜穆鲁山“在州境”。达喜穆鲁“(满语)重叠也”。
①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淇县。楚汉之际,项羽封司马昂为殷王,都此。三国魏为朝歌郡治。西晋属汲郡。北魏移治枋头城 (今河南浚县西南前枋城村)。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卫县。②南朝宋侨置,属钟离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西临长江。《晋书·温峤传》:东晋咸和三年(328),温峤讨苏峻,“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西临长江。《晋书·温峤传》:东晋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阿荣旗北之格尼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诺敏河” 条: “特尼河在布特哈西北四百四十里。……流会诺敏河。”
明洪武中置,属鳌山卫。在今山东青岛市东浮山所。清雍正十二年 (1734) 裁。
两汉时代东沃沮(南沃沮)与北沃沮之合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北沃沮在今吉林东南部珲春市一带。《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溟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貊接。……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元史·土土哈传》: 败叛王火鲁哈孙于兀鲁灰河 (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还至哈刺温山,夜渡贵烈河,败叛王哈丹”。即此。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白马藏族乡。后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四川省平武县西北。属松潘卫。后废。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庐州路置,为江淮行中书省治。明洪武后直属南京。治所在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六安、庐江、无为、巢湖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
即省嵬山。在今宁夏惠农县东南省嵬村附近。《水经· 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清一统志·宁夏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