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什
一作鄂斯。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45: 西布鲁特 “在喀什噶尔西北三百里。道由鄂什逾葱岭而至”。
一作鄂斯。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45: 西布鲁特 “在喀什噶尔西北三百里。道由鄂什逾葱岭而至”。
即鸿固原。又名杜陵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唐杜佑《通典》卷173京兆万年县:“有少陵原,则汉宣许后陵。”《类编长安志》卷7:少陵原“在今咸阳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山,北至滻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北徐家埠。清同治《南康府志》 卷5都昌县: 徐家埠 “在治北东六十里。水通左蠡,木行较夥,商贾如林,此北境市之盛者”。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绣州置,治所常林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县南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绣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绣州置,治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市南)。辖境相
①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北八十里。明初置巡司于此。②在今广西贵港市东南四十里。明于此置新安寨巡司。
即今江西万安县城。宋置县时,适有五色云见,故名。
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明洪武二年(1369) 于此置滨江巡司,清移驻今珠坑镇。
旧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七十二里。海拔1025米。1941年侵华日军向晋察冀边区发动大扫荡,为保卫一分区司令部,一团七连奉命阻击,最后五壮士跳入万丈悬崖,幸存二人。1942年5月建五壮士纪念碑,19
在今广东番禺市北员冈村。清同治《番禺县志》卷18:墟市有“员冈市”。
元元贞元年(1295)升太和县置,属吉安路。治所即今江西泰和县。明洪武初复降为县,改名泰和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太和县置,治今江西省泰和县。属吉安路。辖今江西省泰和县地。明初降为县,并改名泰和
北宋雍熙二年 (985) 置,属秦州。即今甘肃宕昌县东南临江铺乡。熙宁六年 (1073) 改属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