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都梁山

都梁山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隋书·地理志》:盱眙有都梁山。《寰宇记》 卷16泗州盱眙县: 都梁山“在县南十六里。《广志》 云: 都梁山生淮兰草,一名都梁香草,故以为名。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又 《阮升之记》 云: 都梁山通钟离郡,广袤甚远,出桔梗、芫花等药。伏滔 《北征记》 云: 有都梁香草,因以为名”。

②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北。《水经· 资水注》:“(都梁) 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芳风藻川,兰馨远馥。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


又称慈氏山。即今江苏省盱眙城中第一山。旧时产兰草,俗称都梁,并以此名县。北宋改今名。山上多宋代以来摩崖石刻。《资治通鉴》:唐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其别将韦超屯据都梁山,即此。


猜你喜欢

  • 宝通禅寺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洪山南麓。南宋端平年间由湖北随州大洪山迁此。原名崇宁万寿禅寺,明成化二十一年 (1485) 改今名。现存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 (1865) 至光绪五年 (1879) 建筑。主要建筑有山

  • 期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南阳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西北。大业初属襄城郡,四年(608) 废入郏城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汝州,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

  • 烂溪

    ①即今江苏吴江市南之烂溪塘水。《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吴江县: 烂溪 “在县西南四十里。北接莺脰湖,南受嘉兴、崇德、桐乡诸港之水,经湖州府之乌湖,分为东西二溪,流数里复合,引而东北,汇诸湖荡之水,俱

  • 沌阳县

    西晋末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径沌阳县北,处沌水之阳也。”后属江夏郡。南朝陈废。古县名。西晋末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因“处沌水之阳”(《

  • 吴江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吴江县置,属平江府。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吴江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吴江县置,治今江苏省吴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吴江市。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

  • 乐阳县

    ①北魏普泰中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二十七里岳阳村。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年(590)改乐阳郡置,属缘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附城乡古城。十八年(598)改为乐山县。③明置,属潼川州。治所在今四

  • 怡亭铭摩崖石刻

    在今湖北鄂州市小北门外江边。又名观音崖。俗称猴子石。怡亭早废,摩崖石刻尚存。崖高3米,宽2.8米,其序为篆书,铭为分书,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文辞为 “怡亭,裴鶠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

  • 金马河

    ①四川岷江的别称。指今都江堰市至新津县段之岷江。清李元 《蜀水经》 卷2: “皂江东南分支为沙沟河。又东分支为北江河,又东分支为洋马河,又东分支为金马河,又东分支为石鱼河,其正流经崇庆州北为à

  • 瓦屑墩镇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瓦屑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瓦屑墩镇在“邑西北三十里。昔张氏聚族于此。嘉靖间倭人寇毁张氏居,积瓦砾成墩,故名”。

  • 河东

    ①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唐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西界,故有河东之称。《孟子·梁惠王上》: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即此。②唐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