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都昌县

都昌县

①西汉初置都昌侯国,高帝六年 (前201) 封朱轸为都昌侯,即此。景帝中元年 (前149)改为都昌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西二里。西晋属北海国。南朝宋寄治青州东阳城 (今山东青州市)。北魏属北海郡,移治今昌乐市东北二十里都昌集。唐武德六年 (623) 废。

②南齐改郁县置,为北海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安流县。

③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浩州。治所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七十五里北炎乡洞门口。八年改属江州。《元和志》 卷28江州: 都昌县 “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大历间徙治今都昌县。北宋属南康军。元属南康路。明、清属南康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省都昌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南。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建安初,北海相孔融出屯都昌,即此。南朝宋寄治青州城(今山东青州市),仍属北海郡。北魏徙治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都昌集。北齐属高阳郡。隋先属潍州,后属北海郡。唐武德六年(623年)省。(2)今县名。在江西省北部,西、南临鄱阳湖。属九江市。面积1988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都昌镇。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彭泽县地置都昌县,隶浩州,治今北炎乡洞门口。以“县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得名。八年属江州。大历年间治所迁彭蠡湖之东(即今址)。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隶南康军。元隶南康路。明、清隶南康府。1912年隶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2—1945年县治曾一度迁驻卢家、段扪鼓、白水塘。1949年属九江专区,1970年属九江地区,1983年属九江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棉花、小麦、油菜籽、花生、芝麻、苎麻等,为全国商品棉、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籽、油茶、芝麻、苎麻生产重点县。水产资源丰富,特产银鱼、珍珠;盛产大蒜和中药材蔓荆子。有瓷土、石英、石灰石、花岗石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造船、建材、陶瓷、棉纺、贝雕工艺、钮扣等。有景九高速和景湖、蔡都、都七等公路;水运发达,鄱阳湖航道既可达省内各港,又可入长江沿岸各港。名胜古迹有南山风景区、老爷庙、飘水岩、鄡阳故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石岭镇

    ①金改石岭关置,属秀容县。故址今山西阳曲县东北四十里石岭关村。②即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石岭乡。五代晋高祖石敬瑭显陵在此。(1)在广东省廉江市中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7.9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岭

  • 黄埠

    即今江西余干县东南黄金埠镇。《明史·地理志》 余干县: “有康山巡检司,旧在康郎山上,后迁黄埠。”

  • 大伍山

    一名大悟山。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与孝昌县交界处。《寰宇记》卷132孝感县:“大伍山、小伍山并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两山叠嶂,远望如行伍,俗以为名。”

  • 鸦鹘山

    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 鸦鹘山 “中有二石穴,俗呼孟家洞、赵家洞”。

  • 下干峨山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腾越州:下干峨山在“州北十五里。下有城,亦名下干峨。又上干峨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下有池,名清河,亦名上干峨。周五百余丈。亦曰澄镜湖”。

  • 南北洋

    清咸丰十年 (1860)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分掌北洋、南洋海防、关政及中外交涉事宜。北洋指山东以北沿海诸省,南洋指江苏以南沿海诸省。至民国年间罢南、北洋大臣之职,但习俗仍称南北

  • 崇龛镇

    北宋乾德五年 (967) 废崇龛县置,属安居县。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民国 《潼南县志》 卷2: 崇龛镇在 “县西南六十里。一名漏孔场”。在重庆市潼南县西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4.9万。

  • 池下镇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北池下村。《清一统志·泽州府》:池下镇“在陵川县西北”。

  • 张皋儿

    即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南张皋镇。清属丰镇厅,乾隆四十年(1775)移高庙子村巡检驻此。

  • 柯舜山

    即舜山。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清光绪《无锡金匮县志》 卷2: 舜山 “其西为柯山,两山连而其峰相望,土人合名之曰舜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