郰
亦作鄹、陬。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余里。春秋前期为邾国都,后为鲁邑。孔子父叔梁纥曾为郰邑大夫。《左传》: 襄公十年 (前563),“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东汉许慎 《说文》:“郰,鲁下邑。孔子之乡。”
古邑名。又称鄹、陬。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春秋前期为邾国都,公元前614年邾迁都绎(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后,郰为鲁邑。孔子父叔梁纥曾为郰邑大夫,孔子即生于此邑。《说文》:“郰,鲁下邑,孔子乡。”
亦作鄹、陬。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余里。春秋前期为邾国都,后为鲁邑。孔子父叔梁纥曾为郰邑大夫。《左传》: 襄公十年 (前563),“晋荀偃、士匄请伐偪阳……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东汉许慎 《说文》:“郰,鲁下邑。孔子之乡。”
古邑名。又称鄹、陬。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春秋前期为邾国都,公元前614年邾迁都绎(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后,郰为鲁邑。孔子父叔梁纥曾为郰邑大夫,孔子即生于此邑。《说文》:“郰,鲁下邑,孔子乡。”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北。世传张果隐处。《方舆胜览》卷69:豆积山“冲妙先生之别隐。淳熙中,宪使李大正大书‘遯迹山’三字镌于石山之麓”。《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引《府志》:“山在凤县(今凤州镇)北一里。一
亦名小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5:杜田《(杜诗)补遗》云:“范传正李白新墓碑云:‘白本宗室子,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绵州之属邑,有大、小匡山。”《方舆纪要》
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北。《方舆纪要》 卷94温州府瑞安县 “陶山” 条: 福全山 “道书以为第三十三福地,山之北有白云岭”。(1)山名。在浙江省瑞安市西。相传为南朝道家陶弘景隐居处。道书称为“第三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之塔拉斯河。元 《长春真人西游记》 卷上: “又西行四日至答剌速没辇,没辇河也。水势深阔,抵西北流。”
西汉高帝置,治所在信都县 (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深州、武邑、枣强、衡水、南宫、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景帝二年 (前155) 改为广川国。五年 (前152) 改为信都郡,宣帝
即今吉林舒兰市东北水曲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东北“二百四十里水曲柳冈官街,即双山堡街”。
即今福建周宁县。明洪武初置东洋麻岭巡司于此。清初为宁德县丞驻地。民国初改设县佐。1935年析置周墩特种区,为特种区治所所在地。即今福建省周宁县驻地狮城镇。明洪武初东洋麻岭巡检司治此。清初为宁德县丞驻地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大城县图: 东有南赵扶。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面积104.8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人口 3130。宋代赵、扶二姓在此建村
又名华藏寺。在今福建宁德市西北四十五里支提山双髻峰下。海拔800余米。“支提”,梵语意为灭恶生善。北宋开宝四年(971)吴越王钱俶建,名华严寺。雍熙二年(985)赐名雍熙寺。明永乐五年(1407)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