郚城县
隋大业初改琅邪县置,属高密郡。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峿山之北。唐省。
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改琅邪县置,治今山东省安丘市西南。属高密郡。唐武德六年(623年)废入安丘县。
隋大业初改琅邪县置,属高密郡。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峿山之北。唐省。
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改琅邪县置,治今山东省安丘市西南。属高密郡。唐武德六年(623年)废入安丘县。
北宋置,属邕州左江道。即今广西靖西县。《清一统志·镇安府》:归顺州故城“旧治在今州南十里。明弘治间筑。本朝初,移治计甲,即故计洞也”。
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或包头市境。《汉书·匈奴传》: 王莽始建国三年 (11),匈奴单于“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
又作勃海。位于今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间。先秦古籍中已见于记载,如 《战国策· 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 即是。《史
又名金华洞、白石岩。在今湖南道县东南四里,上关乡潇水东侧。唐刘禹锡作《含辉洞述》称:“河东薛景晦为道州刺史,以书来夸曰‘吾得异境于近郊……有石穹然如夏屋’,因名其地曰含辉洞”,盖取诗“山水含清辉”之义
在今山东莒南县北。《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椑县: “夜头水南至海。” 《寰宇记》 卷24莒县:“椑,《汉志》 注云,夜头水经椑南至海; 又 《舆地志》 云,向水南至海。夜头、向水盖异名。” 光绪《山东
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二十二里桂村。《旧唐书·地理志》 睦州寿昌县:“旧治白艾里。”即此。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三国志·魏书 · 田畴传》: 东汉建安十二年 (207),曹操北征乌丸,令田畴 “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即此。《水经·鲍丘水注》: 庚水 (今ȴ
东晋成帝司马衍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鸡笼山南麓。《元和志》卷25上元县:成帝衍兴平陵“在县北六里鸡笼山”。
南齐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仁化县北城口镇。民国吕式斌《今县释名》:“尉佗自王南越,筑仁化城,后为仁化乡。”因以为名。后废。唐垂拱四年(688)复置,属韶州。治所在今仁化县北三里走马坪。北宋开宝五年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西北十五里。古名龙山。方圆40平方公里。山上古墓密集,较大的墓冢三四百座。有的高20米,周长300米,以战国时楚墓最多。据记载楚有十八个王和明代诸王均埋葬于此。已发掘的几座战国楚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