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河
古名不家水。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金史·地理志》 开封府中牟县: “有郑河。”《方舆纪要》 卷47郑州: 郑水 “源出梅山,京、索二水自荥阳而东合于郑水,又东北至中牟县,溉田千余顷,其余水下入于汴。亦名不家水”。后渐淤塞。
古名不家水。在今河南郑州市和中牟县境。《金史·地理志》 开封府中牟县: “有郑河。”《方舆纪要》 卷47郑州: 郑水 “源出梅山,京、索二水自荥阳而东合于郑水,又东北至中牟县,溉田千余顷,其余水下入于汴。亦名不家水”。后渐淤塞。
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明一统志》卷58南安府: 南野水 “在南康县治西。一名桃水。下流合莲塘水入章江”。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永定二县边境析置,治所在太拔(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以恽代英烈士命名。1935年1月裁撤。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3年由上杭、永定两县析置。以纪念193
北宋置,属梓州。在今四川三台县南。《寰宇记》 卷82: “富国监者,本梓州郪县富国镇新井煎盐之场也。皇朝置监以董其事,兼领通泉、飞乌等盐井地。去梓州九十里。” 后废。
1949年升雷山设治局置,治丹江镇 (今贵州雷山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14.5万。辖4镇、5乡(含1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丹江镇。雷山,以其境内雷公山得
又作加禄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山乡西北加禄村。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加六堂社“离府治四百二十里”。
即轵道,秦汉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汉书·高帝纪》: 高祖元年 (前206),“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枳道旁”。即“轵道”。
在今江西会昌县南。《舆地纪胜》 卷32赣州: 萧帝岩,“ 《图经》 云: 昔梁武帝读书于此; 又云,齐武帝为赣县令,非读书于此也”。《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萧帝岩 “在会昌县南一百里。一名佛图岩。状
即今浙江温岭县西北三十里大溪镇。明嘉靖《太平县志》图:县西北有大溪。
集镇名。在河南省安阳市区东南部。瓦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000。传古代此地经营砖瓦业者甚多,故名。产小麦、玉米、棉花。有机械、面粉、食品等厂。公路北接安大公路。
秦始皇十九年(前228)置,治所在邯郸县(今河北邯郸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泜河以南,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浚县,山东冠县西部地区。汉高帝四年(前203)改为赵国。景帝时又曾改为邯郸郡。秦始皇十九年(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