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阁池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邸阁山下。《新唐书·地理志》 湖州安吉县:“北三十里有邸阁池,北十七里有石鼓堰,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
在今浙江安吉县东北邸阁山下。《新唐书·地理志》 湖州安吉县:“北三十里有邸阁池,北十七里有石鼓堰,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
一名石维山。在山西永济市东,接运城市界。《隋书·地理志》: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
即今安徽长丰县南双墩镇。清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3:双墩集“(距城)三十里”。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沧州清池县:“东南十五里有阳通河, 皆开元十六年开。南十五里有浮河堤、阳通河堤, ……亦是年筑。”
谓黄河与洛水交汇处及附近之地。《史记·封禅书》: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正义》:“ 《世本》 云: ‘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帝王世纪》 云: ‘殷汤都亳,
即今吉林大安市北洮儿河。源出大兴安岭索岳尔济山,东南流入嫩江。《魏书·勿吉传》:“初发其国,乘船泝难河西上,至太沵河,沉船于水,南出陆行,渡洛孤水,从契丹西界达和龙。”即“太鲁水”。
秦置,属砀郡。治所即今河南夏邑县。西汉改为栗侯国。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夏邑县。属砀郡。西汉为栗侯国,属沛郡。东汉废。《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军至栗”,即此。
①北魏延昌三年(514)改长乐县置,属晋昌郡。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南一里。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名石泉县。②东魏兴和二年(540)置,属乐良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五里鱼条山下。北齐属昌黎郡。北周移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 ),楚伐庸“自庐以往廪同食,次于句澨”。即此。春秋楚地。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楚人伐庸,“次于句澨,使庐戢棃侵
石虎时建,在后赵邺北城北部宫殿区内逍遥楼北。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邺中记》 载: “逍遥楼北有披云楼,南连宫阙,北瞩城池,绣栏凌云,彤梁接雾,故云披云。”
即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地当湘水上游。《清一统志·赣州府二》: 筠门镇巡司 “在会昌县南八十里。旧驻湘乡,本朝乾隆三十年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