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关
亦作邛郲关。隋大业十年(614)置,属严道县。在今四川荥经西南五十五里大相岭上大关。唐置邛崃守捉于此。《资治通鉴》:唐乾符元年(874),“南诏乘胜陷黎州,入邛崃关,攻雅州”。即此。
在今四川省荥经县凰仪西南。隋大业十年(614年)置。以邛崃坂得名。据山险,当川滇大路。唐天宝六年(747年)、太和六年(832年)、咸通十二年,相继修治。乾符元年(874年)西川节度使高骈收邛崃关破南诏,即此。
亦作邛郲关。隋大业十年(614)置,属严道县。在今四川荥经西南五十五里大相岭上大关。唐置邛崃守捉于此。《资治通鉴》:唐乾符元年(874),“南诏乘胜陷黎州,入邛崃关,攻雅州”。即此。
在今四川省荥经县凰仪西南。隋大业十年(614年)置。以邛崃坂得名。据山险,当川滇大路。唐天宝六年(747年)、太和六年(832年)、咸通十二年,相继修治。乾符元年(874年)西川节度使高骈收邛崃关破南诏,即此。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镇一带。《明一统志》 卷7凤阳府: 清淮楼 “在府旧濠州治后子城上。唐建。张頔诗: 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惟清淮 (楼) 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唐建,在今安徽省凤
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见“芒砀山”。
一作竭石国。本西域城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晋法显 《佛国记》:“安居已止,行二十五日,到竭叉国,与惠景等合。”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南恭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贞观十二年 (638) 废。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境。属蒙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
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 置武平镇,属长汀县。即今福建武平县。五代王闽改置武平场。明嘉靖 《汀州志府》 卷1邑名: 武平县 “以其地坦夷,而人上武,故以名县 (镇)”。(1)古镇名。唐开元二十四年(
唐仪凤二年 (677) 置,为晏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后废。古县名。唐仪凤二年(677年)置,治今四川省兴文县。属泸州。后废。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五里。《元和志》卷25:“吴兴塘,太守沈攸之所建,灌田二千余顷。”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东。原名获塘,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溉田千余顷。后太守沈嘉重修,更名吴兴塘,可溉田二千余顷。
原名黄火镇。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有黄浒河,北至荻港入江,隔河对岸为铜陵县界。《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 黄浒镇 “浒一作火。有黄火河,汇于荻港”。在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部、黄浒河北岸。面积3
一名目岩山。在今广西平乐县北二十里。《隋书·地理志》:平乐县“有目山”。《元和志》卷37平乐县: 目岩山“岩有两孔相对,如人目瞳子,白黑分明,因号为目岩”。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岢岚县置,属岚州。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大业四年(608)改为静乐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岢岚县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岚州。隋大业四年(608年)改为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