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盖山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里洞山。《元一统志》: 遮盖山 “在松州东南二十里。有古寺、石洞石佛”。《清一统志·承德府》: 遮盖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亦名阿圭山。入山十余里,有洞宽不及二丈,高一丈有余。土人称为大碾子洞,中有石佛像。有金皇统三年刘子初撰 《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里洞山。《元一统志》: 遮盖山 “在松州东南二十里。有古寺、石洞石佛”。《清一统志·承德府》: 遮盖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亦名阿圭山。入山十余里,有洞宽不及二丈,高一丈有余。土人称为大碾子洞,中有石佛像。有金皇统三年刘子初撰 《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芙蓉洲“在城西二里,与玉京山相连”。
①北周武帝时改齐乐县置,属齐通郡。治所在今四川丹棱县。《元和志》 卷32洪雅县: “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为丹棱县。②隋开皇十三年 (593) 置,属嘉州。治所即今四川
大体相当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溪。《清一统志·台湾府》:大武郡溪“在彰化县南。《通志》:源出大武郡山,西流至鹿仔港入海”。
又名听水、左谷水。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源出听山,东流径城固县北,入汉水。《水经·沔水注》: “左谷水出汉北,即壻水也……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成固人也,学道得仙……公房升仙之日,壻行未还,不获同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北。清康熙五年 (1666)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北。属福建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在今上海市奉贤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 胡家港堡 “明初置,有兵戍守,属金山卫”。洪武初,设金山巡司于张堰镇,十九年(1368) 徙此。
即今吉林舒兰市东北金马乡。清光绪初年,传屯南小河有金马驹饮水,遂以名屯。另一说“金马” 为满语,意为青麻。
在今河北威县北。《资治通鉴》: 唐兴元元年(784),朱滔攻贝州,成德帅王武浚、昭义帅李抱真合兵进救,距贝州三十里,“武俊遣其兵马使赵琳将五百骑伏于桑林”。胡三省注: “桑林之地在经城 (今威县北五十
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石港乡。《清一统志·饶州府》:石港城“在安仁县东南十里。元至正中, 邑人王溥就所居,依山临溪,筑城以自固。明洪武初归附,置税课局。今为石港市”。元至正年间筑,在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明
即今江苏邗江县南十八里施桥镇。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施家桥 “在县城东南,桥跨扬子桥闸下引河。距城陆路十八里,水路二十八里”。村名。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西部。云巢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