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军
北宋端拱元年 (988) 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天圣元年 (1023) 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为通利军。熙宁三年 (1070) 废。元祐初复置,政和五年 (1115) 升为浚州。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置,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属河北路。辖境约相当今浚县地。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改通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河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改置浚州。
北宋端拱元年 (988) 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天圣元年 (1023) 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为通利军。熙宁三年 (1070) 废。元祐初复置,政和五年 (1115) 升为浚州。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置,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属河北路。辖境约相当今浚县地。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安利军,明道中复改通利军,熙宁三年(1070年)废,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属河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改置浚州。
1934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以信康县改名,驻畚岭 (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为纪念罗登贤烈士而命名。后迁小溪 (今江西于都县东南小溪)等地。1935年3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赣南省设。1934年由信康
元代对中书省直辖地区之称呼。《元史·地理志》: “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其地相当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南、吉林、辽宁等省部分地区。
唐贞观八年(634)改湋川县置,属岐州。治所即今陕西扶风县。至德中属凤翔府。金初改名扶兴县,寻复故。元、明、清皆属凤翔府。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西部。属宝鸡市。面积751平
即今河南南召县西南三十八里板山坪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0: 同治二年 (1863) 十二月,“张曜营板山坪,在李青店西南”。
在今山西汾西县南四十里申村。《旧唐书·地理志》 晋州汾西县:“武德初,权于今城南五十里申村堡置。”即此。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江口镇。《方舆纪要》卷71彭山县: 武阳驿 “在县治东。水驿也。隆庆二年自眉州改今属,或曰驿旧置于龙爪滩旁,亦名龙爪驿”。
①县名。秦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㪚关东南。 汉属武都郡。 晋永嘉后废。②古道路名。亦名陈仓道。自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 西南行出散关,沿故道水 (今嘉陵江上游) 谷道至
亦作天房、天堂。即今沙特阿拉伯之麦加。《明史·西域传四》:“天方,古筠冲地,一名天堂,又曰默伽。……宣德五年,郑和使西洋,分遣其侪诣古里。闻古里遣人往天方,因使人赍货物附其舟偕行。”《方舆纪要》卷65
一名云岭山。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云岭乡一带。1938年7月至1941年4月,为皖南革命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军部设此。又称大雪山、雪岭。在云南省西北部。《南中志》:“云南县西高山相连,……虽五月盛暑不热,所谓
①南朝宋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境。南齐废。②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南齐属齐乐郡。隋属连州。大业末废。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