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义郡
①北周置,属旭州。治所在金城县 (今甘肃碌曲县东)。隋开皇初废。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眉州置,治所在通义县(今四川眉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眉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眉州置,治通义县(今四川眉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眉州。
①北周置,属旭州。治所在金城县 (今甘肃碌曲县东)。隋开皇初废。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眉州置,治所在通义县(今四川眉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眉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眉州置,治通义县(今四川眉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眉州。
北宋置,属羁縻兰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六十里。后废。古县名。北宋崇宁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属兰州。后废。
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叆河。为鸭绿江支流。清《满洲源流考》卷15引《元一统志》:“大虫江在辽阳路,发源县东南龙凤山分水岭下,东南流经废博索府(即婆速府),南流合于鸭绿江。”
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北二十里。《元和志》卷14定襄县:“圣阜,今名圣人阜,在县东北二十里,石上手足迹犹存。”《方舆纪要》卷40:“其山挺然孤峙,上有温泉,圣阜水出焉。”
①西魏置,治所在北淯郡武川县 (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北周辖境相当今河南南召县东南地。隋仁寿中改为淯州。②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恭州置,治所立山县(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二十里蒙江南岸)。《元和志》卷
东汉改平阿侯国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山下。《三国志·魏书·王凌传》:正始末,“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即此。西晋属淮南郡。东晋后废。古县
即岍山。亦名岳山、吴岳山、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汧县:“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续汉书·郡国志》 汧县:“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
在辽上京皇城东南隅,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于内城东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
①北周建德六年 (577) 置,治所在襄垣县(今山西襄垣县北郊)。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辖境相当今山西襄垣、黎城、武乡、沁县、榆社及河北涉县地。贞观十七年 (643)废。②辽圣宗并
即缗。今山东金乡县。《春秋》:僖公二十三年(前637),“齐侯伐宋围缗”。《穀梁传》作闵。
①东魏武定七年(549)改楚州置,治楚城(今河南信阳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西)。北齐改为永州。②北齐改楚州置,治所在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隋开皇二年(582)改为濠州(豪州)。③唐武德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