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 (臺)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全唐诗》 卷314有崔子向《题越王台》 诗。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全唐诗》 卷314有崔子向《题越王台》 诗。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万载县:石洞水在“县西南十里。源出县南二十里竹山洞,北流经杨河山,会白沙水,过县治南南浦桥下,绕学前为学前江,又东北出城合于龙河”。
①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即今山东新泰市。因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东汉省。②北魏改阳平郡置,治所在平陆城(今山东汶上县北)。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新泰市。因河东郡有平阳县,故此称东平阳县。属
北宋置,属黄梅县。即今湖北黄梅县东二十里独山镇。《舆地纪胜》 卷47蕲州: “独木渡在独木镇。”
北宋置,属襄陵县。在今山西乡宁县东九十里。
①唐置,属羁縻新安州。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一带。后废。②1912年改宾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广西宾阳县东北十里新宾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0年迁治今宾阳县 (旧名芦圩镇,今名宾州镇)。在
即甫田泽。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及郑州市东。《诗经·小雅》:“东有甫草。”即此。即“圃田泽”。
又名盐溪。即今四川忠县东北之干井河。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巴志》: 临江县有临 (盐)溪,盛产盐。《水经·江水注》: “自县 (临江县) 北入盐井溪。有盐井营户,溪水沿注江。” 干井河流出金华山溶洞
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冷坝。 一说即今扎鲁特旗南之奎屯山。唐时为契丹、奚、霫三部族的界山。《新唐书·北狄传·奚》:延和元年(712),“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孙佺,左骁卫将军李揩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
明洪武中置,属珙县。在今四川珙县西五十里下罗乡(老堡场)。清废。
①北周置,治所在资田郡盐水县 (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王仲荦 《北周地理志》 卷4引 《方舆胜览》: “后周置亭州,取都亭山为名。” 隋大业初改为庸州。②北周改南定州置,治所在蒙笼